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
作者: 陶肆妹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都较为浅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路径,教师应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在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融合路径
随着“五育并举”、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行业对学生关键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培养越发重视。语文学科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形成健全的、高尚的人格品质。基于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告别形式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以情境创设、游戏开展、典故解读、人物扮演及生活导入等多元化的阅读引导方式,有效进行文化渗透,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很多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模式上有了相应的转变。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很多教师依然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传输解题技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关键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在这样一种阅读教学状态下,部分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重视,以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不甚理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形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是限制其教学质量提升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因素。教师更多地以自身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重点句段分析和课文背诵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压力较大,阅读兴趣难以得到激发,阅读学习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学生并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与理解,教学效率低下。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其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打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点,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人文品质等。这样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认知,让学生遨游于阅读的海洋,提升阅读质量,发展综合素养。
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除了发人深省的人文哲理,还包含很多美的元素,包括自然美、心灵美、精神美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融合,能够为小学生增加欣赏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将获得显著提升,从而自觉将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融入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实现健康成长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文明伟大的体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站在辩证、客观、理性的角度感受我国文化品质的内涵,从而在充分感受其价值与魅力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实现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
第四,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已经逐步形成,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越发浅薄,这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十分不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并深刻认识到自身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高效理解知识,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有效的情境教学还可以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设备、大数据技术、AI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阅读情境,并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提高教学效率。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厘清文章的结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布局特点和建筑风格。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故宫博物院,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故宫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视觉和听觉体验,直观地认识故宫博物院的艺术价值,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去过故宫博物院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故宫博物院的规模宏大,感受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教师还可以展示我国其他的古建筑,如拙政园、狮子林、颐和园等,让学生了解传统建筑的特点,感受古人的智慧,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开展游戏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爱玩游戏,在游戏中能够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情绪也变得更为高涨。有效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在游戏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取得更为显著的阅读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常常被学生视为枯燥的内容。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进行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古诗接龙”游戏,将学生进行分组,第一个学生说出一首古诗的最后一个字,接下来的学生必须用这个字开头,说出另一首古诗。这种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的古诗,还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其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组织角色扮演与互动交流活动。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话,让学生通过对话的形式理解古诗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最后,教师可以将古诗中的意象或内容转化为谜语,让学生进行猜谜。比如,教师可以出一道与《春晓》相关的谜语:“春天来了,鸟儿在歌唱,阳光明媚,花儿开放,猜一首古诗。”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对古诗的印象,还能培养观察力和联想能力,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三)解读历史典故,增强学生文化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融入一些历史典故,并对典故进行解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在一些历史人物与典故中学会做人做事,感受可贵的精神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讲解该篇课文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感悟爱国精神,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师可以融入岳飞的“刺字”典故。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后人就用“尽忠报国”来评价岳飞。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一典故,与本课教学主题相互辉映,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爱国精神、牺牲精神与“大无畏”品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生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欲望,同时具有活泼好动与好奇心强烈的特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还原课文场景,以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人物特点与思想情感,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还能让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审视课文内容,促使学生全面与健康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由不同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和相关人物,让学生对“完璧归赵”与“负荆请罪”两个历史小故事进行还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地体会相关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了解做人需要具有知错就改的品质,同时通过加强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才能。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关系和历史发展趋势,从而有效积累阅读知识,感悟人物品质,不断提升阅读学习的质量。
(五)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学生最好的学校,是深化学生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最佳路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际生活案例的价值,积极联系生活案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强调了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呼应了社会对青少年的期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文章的历史背景,关联“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在历史语境中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强调青少年一代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认识课文的情感变化。最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不同社会问题中,作为青少年,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提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摆脱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桎梏,以更为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包括情境阅读、游戏阅读、典故阅读、生活阅读等,在显著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炳全.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J].天津教育,2024,(20):126-128.
[2]陈晓依.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J].三角洲,2024,(16):172-174.
[3]庄玲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路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24):242-244.
[4]李静雅.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路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7):198-200.
[5]潘娟.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4):106-108.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洪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