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作者: 王峰摘 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施行科教兴国和培养高职院校职业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这为我国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阐述在该专业中引进“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国情,阐述教学制度改革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论述新时期高职院校如何做好该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养老服务与管理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培育现代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诸多院校为迎合国情与政策,推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证书”模式,我国也通过各种政策支持这一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应该开展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的教学模式,面向在校生、社会成员展开培训。当下,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育训结合”的教学手段。“1+X”证书制度是我国独特的教学模式,在智慧健康养老与管理专业中推行该模式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一、构建“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从国情出发,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23年,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一则报告,阐明我国固定长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数量很少,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养老服务人才逐年下降,两者的矛盾令人担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曾经为建设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梦”是要让人民幸福,“老有所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19年开始,我国在不同地区展开“1+X”证书制度,对社会服务人才培育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强调的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和“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不谋而合,符合我国实际发展的要求。
目前,职业教育虽然百花齐放,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人才结构失衡、职业教育缺乏有效保障、育人体系不够健全等,这些都限制了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为实现人才振兴,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依托产教融合来承托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路,是我国特色化办学的表现。
二、智慧背景下的“1+X”证书制度创新
(一)构建“育训结合”的课程体系
新时期高职院校十分重视课程内容的创新,为了夯实课程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高职院校要把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与“1+X”证书制度结合起来,深化“三教”改革,构建新型课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搭建“育训结合”的课程框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要结合专业的特征,与养老行业展开深度合作,构建起“教、学、练、做、赛”的系统课程,通过实训演练、技能竞赛等,构建全过程的教学一体化框架。比如,以就业为导向,对标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来明确职业范围,再根据所培养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与能力来确定课程内容;根据老年人的生理规律,将宽泛的课程整合为一体化的课程资源。同时,教师要融合“1+X”证书制度来调整课程,改进评价体系,以应对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变化。
第二,创新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传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专业知识的模块,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理论教学,如体育训练、实用英语、大学生信息技术、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养老管理、社会工作、就业指导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将这些作为通识知识模块。专业模块应包含老年照护基本理论、老年康复保健、老年膳食营养、养老机构管理知识。综合专业的课程应包含礼仪、人际交往、养老管理、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第三,创新实践课。实践课程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设计教学内容。常规意义上的实践主要是专业基本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方面的实践,专业综合能力也叫作职业能力。专业基本技能是指基本的照护、营养与膳食结构、心理护理和康复咨询、按摩与推拿、老年活动和策划、新时期养老产品的研发设计等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包含养老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智慧养老产业的经营管理、心理护理与康复、社交礼仪等内容。
第四,引入竞赛项目。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结合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教师可以围绕专业核心技能目标来设计竞赛内容,从而完善人才培育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要围绕“育训结合”的目标,采取先“1”后“X”的模式,让学生先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再参加培训活动,进行面向企业的校企结合实践,采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打造“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人才培育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要重视德育,促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第二,高职院校要结合养老行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要融入行业实际人才需求;学历证书要和多个证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第三,创设多平台育人体系。多平台是指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构建不同的专业平台,如专业的人才培养平台、专业的技术创新平台、行业的社会服务平台、老年服务就业创业平台等。
(三)创新阶段性教学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学生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初级阶段是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入学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基础能力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育。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这个时间段之内,此时教师可以用“轮转学习”方式,采用“校内学时+校外学时”的模式,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开始进入专业技能提升阶段,教师可以引入各种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让学生接触更贴近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学生获得“1+X”证书。最后,是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学生将进入企业进行定岗学习。
三、落实“育训结合”的有效建议
(一)落实“双师”队伍的建设
结合当前最新发展要求来看,高职院校要助力“双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推进“教师进企业”项目,鼓励教师在企业中锻炼与学习。高职院校还要致力于人才的双向流动,完善教师资格培训,落实教师与专业技能人才的交流。
(二)积极打造校内实训基地
结合现状来看,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中,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推行多证书制度,如要求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后才可以毕业;免除学生考证的相关费用,等等。
总之,在“1+X”证书制度推行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优势和对接岗位的优势,完善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考取证书提供场地和资源,引导和推荐学生参与竞赛,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宝莹.“1+X”证书制度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供需标准的匹配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2):97-100.
[2]牟红安,鲍勇,王芳.“1+X”证书背景下养老服务“三增”方案在超大型城市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2-13.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