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性研究

作者: 殷伟群 卢星宇 张缘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创新创业意识与技能融入专业学科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当下广告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广告学专业教学经验,分析了广告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围绕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创新创业的实践进行有机融合,探索广告学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理念与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广告学专业   教育融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要想在国际社会竞争中获得相对强劲的竞争力,亟需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将扩大到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实际上,不止专业硕士成为扩招的主力军,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种种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都指向一个终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广告学专业教育作为应用型学科,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因此,如何使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与广告行业无缝对接,已成为高校教育中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广告学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发展现状

广告学专业是以广告产业的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专业,主要包括新闻传播型、经济管理型、艺术设计型三种类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新闻传播型广告学专业教育强调广告的策划与创意,经济管理型广告学专业教育突出广告的营销与传播,艺术设计型广告学专业教育重视广告的设计与创作。作为应用型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三创(创意、创新和创造)”理念,使学生能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创新创业类课程数量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等。

对此,高校广告学专任教师已做了很多教学改革与探索。比如,邀请业界导师进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实践的转变,通过案例分析、小组作业等方式灵活教学,从而使得堂课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明显增强,课堂氛围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总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基础上的新教育,更多还停留在创业的宏观层面上,并未真正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从微观需求角度进行教学实践的强化与提升。

二、广告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有多元性,是多学科、多领域融会贯通的“包容综合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愿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理论框架真正落实到位,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降低了他们就业试错的成本。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师资的融合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广告学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这一目标,对专任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要求专任教师既要有本专业知识,又要有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虽然高校的专任教师大多有工作经历,但是对具体的创业缺少经验。如何让现有专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是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首先,专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在课程指导中,要精准穿插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和体现学科发展现状的案例与人物,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其次,要推动专任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一方面,专任教师应该在坚持学术研究的同时,及时把握市场动向,积累可传递的市场经验;另一方面,专任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进行业内专业性创业者或其他人才,在日常教学之外,给学生提供指导。最后,专任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意知识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定选题、自由讨论等,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发散学生的创意思维,进一步解决学生“灵感难寻”“思路闭塞”“广告内涵感知不足”的困境。

(二)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教学

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强化、优化广告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思维?如何将丰富的创新创业意识有效转化为创业意愿、能力和实践?这些是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的特色问题。广告学专业教学理念植根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是广告人才对客观事物做出思考的能力,是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支柱。通过培养学生的广告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广告的内涵,洞悉优秀广告的精髓所在,进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然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通过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开展,需要专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

教师通过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有力地体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技术性课程教学层面依托PS\AI\CDR三款设计核心软件操作,从设计理念到案例实际操作的完成,学生既能全面掌握平面设计师必备的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由构思、自己动手、自行创作,有利于减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惰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另外,案例分享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应用和对传递可视化信息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专任教师所选案例设计的项目,必须是经典范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贴近市场的实际需求,不仅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锻造学生的就业技能。

针对学生提交的作品,教师的评价应是多样的,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比如,在课堂分享会结束后,让各小组先进行自我评述,通过比较本组和其他小组的作品,形成一种对自我的认知。教师还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交互评价,给他人指出不足,促进他人的进步;或者给他人指出优点,促进自我的发展。然后,专任教师对作品进行收尾评价,从整体到细节进行点评,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理论教育的不同之处

首先,工作室项目制运行方式是广告学专业课程中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广告学专业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广告设计实践机会。所以,工作室项目制运行方式常常被作为培养广告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工作室项目制运行方式,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能促使双方共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广告专业学生都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是有一定广告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学生。

其次,以广告工作室项目制方式为载体,可以形成“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以市场需求确定课程体系,以导师代替课程专任教师,以项目设计成果为主要考核目标。导师围绕广告项目实践组织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时设置完全根据项目的进度和需要进行灵活的安排和调整。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把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有机融合,能真正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例如,针对“宣传单册页”的设计项目,从市场分析、主题定调、画面色彩、版式等方面,专任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和沟通,作品主要由学生完成,专任教师只是把关指导,使学生能与社会、与市场接轨,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作室项目制的运行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业务能力,还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最后,教师可以将创业实践与创新竞赛引入课堂教学,拓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我国每年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计算机大赛等赛事,赛事作为一种实践机制,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检验学生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例,其宗旨是激发年轻人的创新动力、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智慧、为大学生营造生机勃发的创意空间与舞台。每一届赛事都有具体的命题要求,参赛作品分为平面广告类、音频视频类、H5互动类、综合策划案类、文案类和公益类,学生可以自主选题、发挥创意并执行。通过组队参加大赛,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团队中适合的职务,明晰个体在整体中的定位,从而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在完成学生参赛作品的过程中,小组从项目主题确定到最终完成作品,所用到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既有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也牵涉许多不同领域知识的运用,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参赛既是对学科知识的检验,又是一个自主探索创新的过程。无论获奖与否,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从学生层面出发,“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作为一种实践机制,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广告研究专家认为,“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对学生来说是“以赛促学”,学生根据给定选题,脑洞大开地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他们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问题,不断地历练和充实自己。

从专任教师层面出发,以参加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掌握前沿的广告理念。要想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专任教师必须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与教学实训水平。另外,学校可以把大赛机制引入课堂,组织合作企业和学界专家到各赛区和高校开展巡讲活动,让学生与学界专家面对面交流。学界专家向学生和专任教师分享历届获奖作品和参赛经验、讲解历届获奖优秀作品案例,既能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也能增强学生对优秀广告标准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广告学专业在学生就业、专业竞赛、创新创业三大“赛道”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与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密切相关。坚定立足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育人兴国”的坚实基础,新时代的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青年高校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融合广告学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推动广告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李德团.广告学专业教育面临的三重转型背景[J].青年记者,2018(36):99-100.

[2]李菲菲,崔炳烁石,赵凌飞.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1,35(3):73-76.

[3]吕亮升.应用型高校以就业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6):79-80.

[4]郑登滨.应用型高校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传播与版权,2019(3):162-165.

[5]何斐然,李圆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3):19-22.

[6]甘指南.项目式工作室制运行方式在广告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21(7):98-99.

[7]王海燕.创新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与应用研究:以学科竞赛为驱力[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0(4):88-95.◆(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五位一体的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XJG-18-2-2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