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达”主题教学的生活化实施策略

作者: 余建梅 李更红

摘   要: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习作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应融合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表达出来。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新的教育政策及理念来更新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用好各种学习方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作文能够有良好的条理和结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写作    核心素养    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对初中语文习作的指导进行优化,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感与经历体现在作文中,让学生的习作更加生动。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作文中合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并学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表达方式,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什么是生活化习作教学

生活化习作教学就是将生活情感和体验融入作文中,让作文内容更加真实,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为本,让学生能够主动观察与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发现生活中各类事物的特征,在作文中渗透生活气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大自然中有趣的动植物,增加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了解,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引入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生活化写作的方法,从而让写作更加有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写出更加优质的文章。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必要性

要进行生活化习作教学,教师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认知与想法,写出具有感染力的作文,从而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主旨。

三、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现状

目前,生活化习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然而,即便教师应用了生活化教学方式,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困难。首先,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写的文章往往会感觉内容比较空洞。其次,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即使想要在文章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作文内容缺乏真实性,缺少一些细节及深层次的感受。例如,在关于田园生活的习作训练中,由于学生总是宅在家中,步入大自然的时间少,自身的生活素材少,因此只能大体地去想象真正的田园生活,而不能进行细节描写。例如,蚂蚁在搬家或搬运食物时,如果一只蚂蚁搬运不了,它就会回到蚁穴寻求其他蚂蚁的帮助。蚂蚁之间的交流是如何进行的?蚂蚁为什么能够发现食物,又是怎样找到回家的路?这都是非常有趣的观察内容。然而,如今的学生缺少户外经验,对大自然的观察很少,因此无法真实地写出相关内容,写作素材十分有限。

四、如何在初中语文习作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一)引导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提高文章的真实性,学生就需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事物的外在感受事物的本质。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将生活体验带入写作中。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生活中各种事物的了解,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常识积累,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的习作增添更多的素材。

(二)利用好课本资源,拓展教材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同的单元有不同的主题,编选的文章很多都是名家名篇,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文章,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及作者使用的写作技巧。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着重描绘了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调动听觉和视觉,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学着去发现生活中一些感人的小细节,并将生活中的小事写入自己的文章中。例如,生病时父母为自己奔波买药,守在床边为自己擦拭身体等,这些有关亲情的小细节更加能够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之情。学生要增强细心观察的意识,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累生活经验,让自己的作文素材更加充足,在写作中能够将文章写得更加真实、贴切。

与此同时,教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筛选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感受这些文章好在哪里,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无论是在课内阅读中,还是在课外阅读中,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总结出文章的独特写作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好的句子,并鼓励学生抄写优秀的句子,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模仿,学着使用其中的写作手法及文章结构。对于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教师可以找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子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模仿,并鼓励学生将积累的句子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扩大阅读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积累更多的知识,提高文章借鉴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三)运用思维导图,归纳生活素材

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归纳各种写作素材,并将这些写作素材准确地进行分类;还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各种类型文章的结构,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并以简单的文章为例,为学生讲解如何构建文章的框架。在学生了解了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具体格式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使用思维导图,用简单的几个词来归纳文章的内容,从而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及主旨等重要内容有所把握。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作文的总体框架构建出来,并简单列举出每个环节需要写的内容,然后根据填补完的思维导图,在写作中进行落实。以描写故乡的习作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文章的主题,即围绕故乡进行写作,随后思考:这篇文章应由哪些段落组成?各个段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将文章内容分为两大块,一块描写故乡的景,一块描写故乡的人,从而构建出思维导图的大致框架。

总之,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多多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的素材,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永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学周刊,2022(28):114-116.

[2]聂广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2022(34):124-125.

[3]周春兰.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46.

[4]朱旭.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254.◆(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第二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