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高静摘 要:“项目化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项目为单位,将多种学习资源、学习路径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项目化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完成一件美术作品,还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能应用美术知识与技能。这样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创意实践、审美判断、美术表现等素养,从而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小学美术 课程实践 核心素养
项目化学习是指围绕具体的项目进行设计与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吸收、创新,从而获得较为完整且具体的知识。在美术课堂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要求教师要在真实情境中设计真实问题、设置有效项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美术知识,强化美术技能。本文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为例,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在美术课堂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策略
在常规性的美术教学中,一节课的课时为1~2节,以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如果学生一直被要求接受现成的结论,他们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能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对真实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根据教材,从“内容”到“项目”
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只有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的美术学习才能有正确的方向,也才能实现有效育人、高效育人。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各式各样的鞋”为例,由于鞋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每天接触的事物。因此,在课前,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鞋子:“大家都低头观察一下自己的鞋子,看一看自己的鞋子和别人的鞋子有什么差异?又有什么共性?”在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收集与鞋子相关的资料,并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收集起来。在课堂,学生需要分组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笔者将各个小组的汇报进行了分类记录与总结,比如,关于鞋子我知道了什么;关于鞋子我有很多问题;关于鞋子我有很多创意;我想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怎样的问题等。
在确定学习主题与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设计“预学单”,帮助学生有序、有效、高效落实项目化学习的目标。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各式各样的鞋”为例,在确定了学习主题后,笔者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了“预学单”,引导学生从鞋子的历史、不同民族的鞋子和有关鞋子的奇思妙想等方面收集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鞋的特点。在第二、三课时,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新颖的鞋子,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创作表现和集体展示,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根据任务,从“设计”到“制作”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要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要明确项目化学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完成什么作品,从而为项目化学习指明实践的路径。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各式各样的鞋”为例,在这一课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中,首先,学生需要分组讨论用哪些材料制作鞋子,聚焦作品,确定不同的材料。比如,学生确定了三种不同的材料:(1)彩色卡纸。(2)超轻黏土。(3)超轻黏土和彩色卡纸相结合。其次,学生需要在图画本上画出鞋子的具体细节设计图,并确保设计图上的装饰能用小组确定的材料制作出来。最后,学生需要动脑、动手制作鞋子。
这种追求真实学习结果的任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了做出自己满意的“鞋子”,学生需要经历解决问题、资料查找、动脑设计和动手制作等过程。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反思、一边成长,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果。例如,有小组在用超轻黏土制作鞋子的过程中,发现黏土容易粘在课桌上,并且一拿起来鞋底就变形了。经过小组讨论,学生想出了办法:先用卡纸剪出鞋底的形状,在卡纸上用超轻黏土制作鞋子,这样鞋子就可以在桌面上移动了。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带着任务去学习,能学会用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在做中学、在研中学”。
(三)根据学科,从“学习”到“问题”
一般而言,项目化学习的时间都比较长,有的持续一周,有的持续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并且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以外的。因此,在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不以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为分割,让学生灵活确定项目化学习的时间,进行讨论、汇报、设计、制作。这种具有极强的自主性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能性,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在项目化学习的最后环节,各个小组之间还要进行互相交流,并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真实性的评价方式,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总结,真实反映出学生项目化学习的结果,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
项目化学习是多维度的,在整个项目设计方案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生的真实学情,从项目化学习如何与美术学科融合到如何具体实践,整个过程不能浮于表面,需要关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在整个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统筹安排课上和课下的任务,处理突发事件,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的价值。
在本次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行设计与操作,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系统,发展了一定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科能力。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又以学生为本,全面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主要是审美和素质教育,但对美术学科的本体特点也不能被“抹杀”。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美术课堂教学,能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语言表达、团体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结语
项目化学习强调基于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能把原本抽象、难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倾听、分享、创造的多维空间。有效的项目化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又能发挥学生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能通过美术学习实践表达感受、传递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从提出问题到方案设计再到实施,最后到评价总结、展示交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丽君.指向创意实践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探索:以《手提袋》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2(24):73-76.
[2]陈巧铃.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项目化学习[J].华夏教师,2022(36):64-66.
[3]朱芳菲.浅谈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实践[J].新课程,2022(33):141-143.
[4]金波.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的挑战性与改进路径[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5):15-19.◆(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