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美术“项目化教学”

作者: 黄帅

摘   要:在小学美术学科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通过化零为整提炼“项目化教学”主题,通过化繁为简优化“项目化教学”活动,通过化虚为实改进“项目化教学”评价。通过“项目化教学”,教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有效引导学生的美术创造与“创构”活动。

关键词: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   “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具有整合性、跨界性、综合性的教学方式,立足于“生本理念”,着力解决一个主题鲜明的问题或者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小学美术学科中实施“项目化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力,培育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一、化零为整:提炼“项目化教学”主题

“项目化教学”首先要善于提炼主题。主题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学生的生活。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用“美术的眼睛”打量教材,用“美术的眼睛”观照生活。如此,教师才能将分散于教材、生活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建构一个鲜明的美术项目化学习的主题。传统的美术教学是一种单一化、碎片化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获得对美术学科的整体性认知、感受与体验。有了项目化学习主题,美术教学就有了内在的支撑,就能形成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教学。可以说,主题是“项目化教学”的“眼睛”。

比如,有关传统的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的内容在教材中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并且穿插于不同的教材之中。对此,笔者开发了“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美术学习项目,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地域的民间美术资源、素材等引入,形成诸多的“项目化教学”主题。比如,在教学“对折剪纸”时,笔者就整合了“剪纸”“窗花”等相关的内容,设计研发了“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这一项目化主题。笔者不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还补充了大量相关的民间文化、生活资源与素材,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还介绍了形式多样的造型,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引入各式各样的窗花供学生欣赏,如花卉窗花、鸟虫鱼窗花、祈福窗花等,让学生认识到“窗花”与“辟邪祈福”的习俗有关。这样一种“项目化教学”,融合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欣赏、聆听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对“剪纸文化”“贴窗花习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化零为整,提炼“项目化教学”的主题,既能深化学生对相关美术学习内容的认知与操作,又能丰富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情感。“项目化主题”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丰盈、从肤浅走向深刻。

二、化繁为简:优化“项目化教学”活动

“项目化教学”应当以“大问题”“大任务”来推动学生的美术学习,正所谓“简约而不简单”。在“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以简驭减”。“项目化教学”中的“大问题”“大任务”,不仅是学生美术学习的载体与媒介,还是学生美术学习的“驱动引擎”。项目化的美术教学,应从“顶层设计”开始,应有全局性、前瞻性、动态生成性的特质。“项目化教学”要着力改变传统美术教学零散、破碎的局面,形成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教学样态。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项目化的学习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兴趣、爱好等相适应、相匹配,学习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问题与任务等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具有美术教育价值。

比如,在教学“电脑动画”时,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电脑对多种多样的素材进行整合;借助相关的电脑软件进行色彩、动画的处理;借助补间动画、逐帧动画等方式进行动画的创作等。这样一种项目化学习,就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研发一些“大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同时,设计研发的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阶梯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大任务”:(1)熟悉电脑软件;(2)找出电脑处理图片的前后区别,找出电脑绘图特征;(3)利用电脑软件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片;(4)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欣赏并交流、评价其他相关的作品。这样有梯度性、层次性的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自主性美术学习。

良好的驱动性问题与任务能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良好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还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美术思考与探究,进而优化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简明、清晰。

三、化虚为实:改革“项目化教学”评价

实施项目化的美术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关注结果而轻视过程,从而导致“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掩百俊”的情况。这样的评价放大了评价的“测量”“鉴定”功能,抑制了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因此,“项目化教学”要化虚为实,改变评价的内容、方式与过程,让评价重新回归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项目化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美术学习样态,才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美术学习。项目化评价要有针对性、指向性、准确性,要将即时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相结合,将激励性评价与实用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又注重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比如,在教学“我设计的文化衫”时,在学生展开项目化学习活动之后,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价视角的变换,如文化衫设计的独特性、色彩的鲜明度、功能的奇特、设计的巧妙等。项目化评价,能改进学生的美术项目化学习样态,提升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技能,优化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品质,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与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打磨与改进。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和甄别,也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在项目化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要以学生的美术创作为基础,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学、促进、调节等多方面的功能;要彰显评价的促进作用、意义和价值,让评价与教学协调、统一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维度、多元化、多渠道的功能,让学生的美术学习通过评价不断地从低阶走向高阶。

项目化的美术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方向、以“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为动力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思考与探究、实践与创造。美术“项目化教学”,能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能彰显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项目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师生、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深刻领悟美术学科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耿朝侠.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125.

[2]叶祝君.民间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神州,2012(31):130.

[3]马妍.民间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应用探讨[J].科幻画报,2019(5):263,265.◆(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