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作者: 沈思杨

摘   要: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源泉”,游戏化是幼儿课程实施的应然之路。课程游戏化是指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让课程散发游戏的味道,弘扬游戏的精神。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需要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开发游戏课程。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游戏情境   游戏课程

幼儿课程游戏化,能让幼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特点、贴近幼儿需求。幼儿课程游戏化,顺应了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幼儿的情境体验,愉悦了幼儿心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一、基于幼儿立场,创设游戏情境

在幼儿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教师要基于幼儿立场,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出发,给幼儿提供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为他们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给幼儿创设游戏活动场景,愉悦幼儿的心情,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情境中体验。游戏情境应具有真实性、趣味性与体验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设幼儿游戏情境。

(一)模拟真实生活场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游戏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真实的生活情境能让游戏更加贴近幼儿,让幼儿倍感熟悉和亲切,使幼儿放松心情,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真实的生活场景,增强了游戏的画面感与直观性,有助于幼儿理解游戏的内容和角色,降低了课程的教学难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比如,针对营业员、消防员等,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将教室设计成一个小型超市,组织幼儿玩“逛超市”游戏,让幼儿装成顾客,教师扮作营业员,和幼儿互动交流,给幼儿介绍商品,向幼儿出售商品。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幼儿播放消防员救火的场面,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向幼儿展示消防员的生活和工作,组织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开展“小小消防员”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消防员这一角色,理解消防员的工作职责,体会消防员的危险,学习消防员的奉献精神。

(二)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化是幼儿课程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手段,旨在提高课程内容与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游戏变得生动有趣,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获得幼儿的喜爱。

比如,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中有好玩的角色与诱人的情节,这些能引发幼儿的好奇,拨动幼儿的心弦。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以故事内容为依托,将幼儿带入其中。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上,为了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笔者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运动会”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头戴猴子、小狗、小兔等动物头饰,开展“跳跃”“跑步”等运动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运动兴趣。

(三)开展角色表演活动

角色表演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运用语言、表情、动作进行的表演。在表演情境的设计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自主确定游戏的情节,创造性地开展角色表演活动。角色表演满足了幼儿的愿望和需求,加深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与互动交流,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我观察、换位思考、自我调节,也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与合作意识。

二、开发游戏课程

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教师要抓住课程核心,合理设计游戏。不仅要利用幼儿园现有课程,对其进行游戏化处理,还要挖掘游戏资源,开发新的游戏课程,更要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开辟游戏区域,开拓游戏时空,丰富课程资源。

(一)植物种植类游戏课程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都喜欢花花草草,见到花草就要伸手摸一摸,或者闻一闻花香。对此,教师可以把幼儿园的空地开发成种植园,带领幼儿种植一些植物,在种植管理过程中进行游戏(即便园区内没有空地,也有一些现成的植物,可以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让幼儿与植物为伴)。可以在教室内开辟“植物角”,和幼儿一起动手栽种一些植物,既丰富了游戏课程资源,又美化了教室环境。还可以利用园外资源,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赏植物,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二)动物饲养类游戏课程

在日常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幼儿特别喜爱小动物。比如,小蚂蚁、小蜗牛、小乌龟、小金鱼等都是他们的好朋友,经常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好伙伴,看小动物爬行、吃东西,对小动物说心里话,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而饲养小动物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可以将玩乐与探究学习融为一体,既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与责任意识。比如,笔者在教室内开辟“动物区”,在教室外开辟“饲养区”,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动物饲养活动,在饲养过程中开发设计动物饲养类游戏课程,让幼儿与动物成为朋友,在饲养游戏中学习。

(三)手工制作类游戏课程

“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玩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制作玩具不仅能让幼儿动手,还能让幼儿动脑;不仅能让幼儿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还能培养幼儿的实践创造能力。手工制作类游戏课程,是一项在“做中学”“玩中学”的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开辟手工游戏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手工材料,设计一些手工游戏活动,组织幼儿在制作中游戏,在展览中分享交流。比如,在一次游戏活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纸条游戏”课程,给幼儿布置装扮教室的任务,引导幼儿用红、蓝、绿、黄等各种颜色的纸条进行制作活动,通过手撕、粘贴等方法,把纸条做成拉花、花环等,用来装扮教室,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气氛。

三、指向核心素养,致力游戏指导

核心素养既是幼儿必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也是幼儿发展的根基;既是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也是教育教学的总方针。幼儿核心素养包括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家国情怀、责任意识。游戏课程不仅要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还要培育幼儿的游戏精神与合作能力。

(一)合理指导游戏

在实施游戏化课程时,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虽然幼儿的心情是愉快的,但是课程的价值会大打折扣,会降低教学的效率。游戏化课程是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育人的活动,教师要想实现教育的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合理指导幼儿的游戏。而合理指导体现在方式上,教师要多采用启发式指导,少采取“灌输式”指导;要多启发点拨,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自主感悟;要适度指导,不能喋喋不休地讲,多给幼儿尝试与体验;要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分层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二)综合指导游戏

在实施幼儿游戏化课程时,教师要进行综合指导。首先,要设计综合性游戏活动,将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指导他们观察、倾听、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思考能力。其次,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指导学生如何遵守游戏规则,学会相互谦让、团结合作,讲文明、懂礼仪、有担当。最后,教师应通过语言讲解、动作示范、参与合作,指导幼儿快乐游戏,深入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顾亚静.渗入区域活动   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J].幸福家庭,2021(8):91-92.

[2]陈育勤.开展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2(28):33-34.◆(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幼儿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