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

作者: 冯小林

摘   要:课程游戏化是一种将游戏元素与理念融入幼儿教育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以此为参考展开集体教学活动,不仅能确保对学生知识传递和习惯的培养,还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幼儿在多样化的游戏体验中汲取知识、获得感悟。本文主要探究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助力幼儿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   集体教学

课程游戏化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师采取集体教学模式,能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快乐学习、成长,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以课程游戏化为背景,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展开集体教学,确保在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同时,保证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以儿童为本”设计课程,点燃幼儿参与的热情

想要更好地开展集体教学,教师就必须足够了解幼儿的心理。只有明确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学习需求,才能展开与之相契合的集体教学,从而真正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取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秉承“以儿童为本”的原则,设计适合幼儿身心发展与兴趣需求的游戏化教学课程,确保每个幼儿都能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成长。同时,游戏化教学活动环节要有层次性、递进性,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幼儿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其次,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课程游戏化集体教学的主题,要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资源,才能吸引幼儿的课堂注意力。

例如,在一日活动中,恰逢轩轩的生日,笔者便以此为主线,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为轩轩过生日派对”的活动,让幼儿回忆过生日都会吃什么好吃的,幼儿纷纷畅所欲言。在每个幼儿都回答完后,笔者从游戏活动区拿出黏土、模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美食”。有的幼儿做了蛋糕,有的幼儿做了汉堡,有的幼儿做了面条……幼儿情绪高涨,边做边讨论。最后,大家为轩轩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派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幼儿感兴趣的“过生日”话题入手,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历,为其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游戏化教学氛围。同时,还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激发了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了集体教学的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集体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集体教学活动必须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以“互联网+”为依托,深度开发集体教学资源,拓宽集体教学深度,给予幼儿更多感官上的刺激。例如,在教学“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时,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幼儿播放《西游记》片段,然后利用西游记主题曲《通天大道宽又阔》来渲染妖魔鬼怪紧张急迫的氛围,带领幼儿一起学习“除妖本领”。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幼儿的情绪十分高涨,注意力集中,参与积极性极高。此时,笔者再根据音乐、动画的变化不断变化“除妖动作”,鼓励幼儿自主创新动作,或自由表演孙悟空的“除妖动作”。

在游戏环节中,幼儿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他们不断思考、交流,纷纷展现自己创编的能力,既增强了幼儿的体验感,又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了感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积累了宝贵经验。信息技术的便捷给幼儿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既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在集体教学中的价值,创设丰富的游戏化教学情境,优化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游戏为中心融合教学,丰富集体教学形式

在开展集体教学时,教师要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导向,不断引导幼儿解放双手,大胆动手去做、去创造,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幼儿。课程游戏化是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开展集体教学的有效途径。对此,教师要以游戏为中心,将游戏以多种形式融入教学,丰富集体教学的形式。

例如,在“小雨滴滴答”的游戏活动中,笔者借助雨天,让幼儿深刻感受雨的形态和变化,并借助各种工具让幼儿聆听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比如,雨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答”声;雨落在水里会发出“哒哒”声;雨落在树上会发出“啪啪”声;雨落在池塘里会发出“叮咚”声……通过这样的形式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其加深对“雨”这一自然现象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再通过提问来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淋雨会发生什么”“下雨天、打雷天不能干什么”等。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幼儿学习生活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此外,笔者还为幼儿创设了各种“雨天”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掌握各种常识,积累经验,强化社会适应能力。

四、深入挖掘游戏教学资源,拓宽集体教学深度

在开展集体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拓宽教学深度,才能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有效利用生活中的游戏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主题墙,增加幼儿的活动量,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笔者以“主题墙”为载体,绘制了一幅兔子的图画。然后将幼儿进行分组,每组每次派出一个小朋友蒙眼去补充兔子的一个器官,直到兔子缺失的器官都被补充完整为止。补充得最快、最好的一组将获得月饼的奖励。这样的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深化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更能拓宽集体教学的深度,提高集体教学的质量。

其次,教师可以将集体教学的范围拓展到户外。户外有很多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将幼儿从室内带到室外,不仅能解放他们的头脑、身心,还能增强他们与同伴、自然的互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充分发现、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自我认同感。例如,在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保护森林,‘熊熊’有责”的户外游戏活动,与幼儿一起设计制作了“熊熊”面具,播放《熊出没》的音乐,为幼儿营造保护森林的氛围。然后,笔者为幼儿设计游戏背景:“光头强趁着熊大、熊二不注意又要砍树了,我们现在要保护森林,将光头强的锯子藏起来。”幼儿为了将光头强的锯子藏起来想了很多方法,但在实际游戏中都失败了。此时,笔者适时介入,引导幼儿根据之前的想法,合作藏好锯子。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找到了新的藏锯子的方法,成功地保护了森林。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仅展现出了自己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还展现出了集体智慧,为游戏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游戏化与集体教学相融合的价值,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以儿童为本”设计教学环节,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真正体现游戏教学的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精神,引导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成长,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作者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幼儿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