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策略
作者: 刘经贵摘 要: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多样化教学强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能。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实施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典型方式和教学策略,旨在加强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 多样化教学 教学策略
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具体而言,有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强烈的兴趣,他们热爱体育,对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充满热情和期待;有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在体育课堂中表现得很消极,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课堂中实施多样化教学可以有效打破这种两极分化的僵局。一方面,体育多样化教学能通过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另一方面,多样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学生对体育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练中获益。
一、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基于此,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两大难题,很容易对体育失去兴趣。此外,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体育作为一门重要且特殊的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演示所教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和竞赛规则,让学生进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单一地模仿教师的动作,简单地比画动作,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不会考虑该动作的实质作用和各种体育项目之间的深层关系。这种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开展多样化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练与竞赛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次,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可以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学有所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能力。再次,多样化教学可以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最后,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多样化教学,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状态和感受,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个动作,以及部分动作与整体项目的关联,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复,缺乏吸引力
体育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主要体现在为了实现教学的统一性,很多教师会在不同阶段的体育课堂上讲授同一项体育项目,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筛选适合学生学练的运动项目。这种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使得部分学生丧失了参与体育学练的兴趣。此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运动天赋是不一样的。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套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就会失去吸引力,学生对后面的教学内容也就失去了兴趣,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相比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有着多方面的限制,受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教学条件上,会受到运动器材、运动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小。在教学方式上,课程开始时,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热身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慢跑和做操,热身结束后才会开始正式的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流程是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示范基本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反复训练。这种快速且单一的教学方式虽然符合教学任务的要求,但是缺乏创新性,无法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体验,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创新性的缺乏还体现在教学评价中,学生在进行自我训练时,很多教师并未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而是利用动作是否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评价方式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体育教学陷入一种陈旧死板的状态中无法得到有效突破。
(三)师生互动较少,教学实效性弱
师生互动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有效方式,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路径。同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这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给学生做动作示范,学生模仿教师进行练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体育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无法被教师及时知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训练,也无法及时表达自我的感受。这种缺乏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无法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中,无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体能素质,也就难以在教学上实现突破,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典型方式
(一)游戏化教学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比较广泛,趣味性的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活动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例如,在开展田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接力跑的游戏活动,并且采取相应的奖惩机制,为学生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二)小组合作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训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交际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每组学生都能相互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指导学生学练体操项目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帮助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使各个阶段的学生能够得到共同的进步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并认识体育训练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微课,供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与反复练习,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排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奥运会中的排球比赛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动作要领、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要学习的动作进行分析与讲解。这种实际案例的引入,能帮助学生高效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对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策略
(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教学内容
在开展多样化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强化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出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与训练方式,从而逐步提高体能素质与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篮球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堂课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认识篮球的相关动作要领与比赛规则。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进行讲解,一方面要强调动作的规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作之间的联系,以及单一动作与整个项目的联系,让学生建立体育思维,达到身体与思维的同步锻炼。另外,有的学生对篮球有强烈的兴趣,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合理延伸教学内容,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
(二)根据教学要求和外部环境,改进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学生自身的体能和天赋,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学校的体育器材配置、体育场地等。要提高体育多样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与外部教学环境相配合,为学生创造兼具趣味性和专业性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课前热身阶段,教师可以将原先的慢跑或跳操进行创新,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街舞、武术等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选择街舞和武术两种热身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符合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达到热身的目的,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体意识逐渐增强,在课堂上,学生希望自己得到尊重,这不仅是教师重视学生的表现,也是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体育多样化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及时收集学生的建议。这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
例如,在“弯道跑”的训练中,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在讲解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后,可以设置反问答的活动,让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回答并做出动作,学生判断教师的动作正确与否。这种反向提问的活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学生在对教师的动作进行评判的时候,也能再次认清知识要点和动作要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是因为要达到对身体某一部位的锻炼和强化,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动作,可供选择的运动有很多。因此,教师在改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后,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应及时更新。在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更为灵活、多样化、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标准。比如,在考核学生对支撑跳跃的掌握程度时,由于男女学生腿部力量以及臂力支撑的差异,在踏跳阶段,女生的力度明显小于男生,挺身不明显。此时,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评价标准,针对女生,应着重考核她们上下肢是否协调发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开展多样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观长.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策略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7):63,65.
[2]吕永辉.浅析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策略[J].亚太教育,2016(23):137.◆(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