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家书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价值观教育探索
作者: 宋香庆 邓芳摘 要:红色家书是由中国共产党人亲自撰写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饱含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对国与家的深切感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红色家书所具有的历史光辉和情感价值对培育党的十九大以来所要求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围绕红色家书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国家领导四个层面分别阐述如何更好地发挥红色家书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红色家书 时代新人 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明确了时代新人的地位和使命,也对时代新人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用好红色资源关系到红色基因的传承、时代新人的培育。红色家书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温度的育人素材。一封封革命先辈的红色家书,不仅承载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寄托,更饱含了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与谆谆教诲。红色家书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与时代新人应具备的精神品质一脉相承。时至今日,红色家书穿过革命的硝烟,跨越历史的长河,仍然在新时代的伟大愿景中展现出追求真理、坚守信仰、坚定意志的强大力量,对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有本领的时代新人具有尤为珍贵的思想启迪和时代价值。
发挥红色家书的育人价值,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品质,要利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重视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依托社会教育的引领强化作用,注重国家的宏观领导和保障作用。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以红色家书营造红色家风
发挥红色家书的育人价值,要利用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红色家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的红色家风,是共产党人家庭观和教育观的重要体现。红色家书既流露了对祖国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厚情谊,凝结着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的丰富思想内涵。以红色家书为载体、营造红色家风,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十分重要。在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以红色家书为载体,将老一辈的红色信仰、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之中,营造红色家风,让红色信仰和红色精神在家庭中代代流传。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修养,家庭成员要自觉重视和规范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同时,家长要提高自身对红色文化、红色家书的认知水平,在红色家书中汲取相关的红色故事和思想,结合家庭生活的各种实际情况,把红色家书中的优良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以直接翻阅书籍,为孩子讲述红色故事,朗诵红色家书,陪孩子一起观看与红色家书相关的影片和电视节目等。父母在教育子女学习红色文化和精神的同时,可以适当总结自己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的家规、家训来巩固自己的教育成果。此外,以红色家书为载体,营造红色家风,需要家长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红色家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对年轻一代的培养要放眼未来,以长远的目光去考虑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因此,家长要将智育与德育并重,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塑造孩子积极健康的人格,将红色家书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与红色信仰更加彻底地传给下一代。
二、重视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将红色家书融入校园文化
发挥红色家书的育人价值,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学校是培育时代新人道德和才能的重地。学校的顶层设计关系到学校各项活动的统筹和协调,教师的个人素质是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能否有效发挥的关键。因此,完善学校的顶层设计、推进学校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的红色文化教师队伍,是红色家书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借助课堂教学,将红色家书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传达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红色家书的相关故事作为素材和案例,将红色家书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此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有关红色家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自觉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学习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强化自身的责任担当。另外,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与红色家书相结合。学校应立足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为依据,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筑牢红色家书理想信念的精神阵地,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对红色精神、红色信仰和红色文化产生更深的寄托和情感。
三、依托社会教育的引领作用,从红色家书中挖掘更多红色资源
发挥红色家书的育人价值,要依托社会教育的引领强化作用。首先,社区是宏观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社区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在开展红色家风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注重红色文化的日常化宣传。社区要充分利用社区公示栏,除了一些常规公示通知外,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红色家书的宣传内容,可以摆放有关红色家书的报刊,并时常进行更新。此外,社区还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在一些红色纪念日发放与红色家书相关的宣传页、小物件等,让红色家书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二是以红色家书为线索,发挥各地区的地方优势,为涵养时代新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各个地区可以从红色家书背后挖掘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创办以红色家书为线索的红色文化馆,成立传承红色信仰、红色精神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三是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机会,让大学生在下乡支教、拜访革命后代、打扫红色景点等活动中,近距离领略红色家书所承载的精神意志,激发青少年对红色精神的高度认同。
江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的红色资源。政府要充分发挥江西的红色优势,对红色基地或红色景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修缮,利用各地区的特色和专业人才,在讲解各种红色故事的同时,给大家多形式地展示红色家书,发挥红色家书的情感激励作用,把红色家书转化为有温度的情感教材,让大学生在自身真实的体验和活动中获得启迪和成长。
红色家书不仅可以教育和引导年轻一代形成时代新人所必备的精神和品质,也能在整个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大众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网络媒体、杂志报纸等,都以各自的形式,在社会中讲述红色家书的故事,传递红色家书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呼吁更多的平台、企业加大对红色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增加红色文化产业的社会曝光率。同时要优化各平台的红色文化结构和内容,让红色家书以有声读物、短视频、VR实景等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传递给青少年。
四、注重国家的领导和保障作用,使得红色家书育人价值最大化
发挥红色家书的育人价值,要注重国家的宏观领导和保障作用。党和国家向来重视红色家书对时代新人的培育作用。发挥红色家书培育时代新人的作用,强化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使命感,离不开国家的保障作用。在理论指导方面,党和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红色家书培育时代新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在理论宣传方面,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家书、红色家风的重要论述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宣传内容,以此来培育时代新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在法律法规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红色家风建设和红色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家庭教育成为重要的国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家庭应当承担起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的责任和义务。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强调,高校要严格以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政教师岗位,建设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这些法律规定都保障了红色家书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法可依。在管理保护机制方面,红色家书是纸质的物质载体,在历史传承中,由于管理缺失和技术不足极易导致其损坏。因此,国家还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红色家书传承保护规划,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协调文物局、博物馆等部门或机构,专款专用,组织专业技术团队积极修缮和保护红色家书原件,同时,建立红色家书数字化采集保存机制,从实体和电子两种形式上保护和传承红色家书。对于阻碍红色家风建设和破坏红色文化财产的不良行为乃至犯罪行为,国家要严厉打击和制止,要加强法律法规对个人或企业等主体的不良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对于积极发扬红色精神、树立红色家风且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家庭典范,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下,红色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传承,进而推动红色家书对建设红色家风的积极作用,让红色家书的育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红色家书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的前途和发展贡献青春与热血的见证,也是不同时期的时代新人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培育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的各个阶段形成了具有不同内涵的时代新人。因此,要发挥红色家书在新的时代中的重要作用,就要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让新时代中国青年更直观和深刻地体会和铭记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和信念,从而坚定自身理想抱负,更好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坚毅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冉.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2):107-112.
[2]李常应,蒙兰蕊,何彦妮.红色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46-49.
本文系江西教育规划课题“红色家书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编号:22YB014)、江西社科基金高校思政理论课专项项目“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研究”(课题编号:20SZ25)、江西省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推进江西老区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2ZXQH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