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作者: 董东方

摘   要:基于深度学习的视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与作用。教师借助即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发展和促进功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当下学习和未来学习、未来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要淡化甄别、选拔等功能,要强化诊断、促进和发展等功能。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予以支撑和支持。

一、即时性评价,能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是兼顾过程性和结果性的评价。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教师要跟进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样态。同时,要主动介入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把脉”与指导。即时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个个“点”、一个个“瞬间片段”,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学习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诊断、研判功能,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障碍、问题与困惑,进而采用相对有效的教学措施。

以教学《信息的编程加工》为例,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笔者采用了一种“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学生,设计研发了相对复杂的任务;针对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设计研发了相对简单的基础任务。通过分层教学,很多学生都有选择地设置了相关学习目标,促进自身的信息技术学习的不断进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展开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对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比较陌生,不能有效掌握该知识,甚至会“张冠李戴”。对此,笔者展开即时性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找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审视与研讨,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与策略。这样一种即时性评价,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行为发生改变,能让学生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策略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过程性评价,能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优化作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不仅包括即时性评价,还包括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也被称为“增值评价”,是指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通过调查、访谈、检测等诸种方式,根据相关的教学评价指标,形成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即时性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关注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获得的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具有发展性、形成性、“增值性”的评价,它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发展情况、改善情况,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进步。相比于其他形式的评价,这种着眼于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更公平、更公正。

比如,在教学“超链接”时,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对此就有所涉猎、有所实践,而另一部分学生对此则是“零起点”。因此,在教学之前,笔者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展开“前测”;在教学之后,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展开“后测”。笔者通过分析学生前后两次测验的情况,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样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评价内容,丰富评价形式,通过过程性评价,既把握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知,又把握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感与态度。根据过程性评价,笔者与部分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对部分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与部分学生进行谈心;对部分学生给予表扬与批评。

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犹如一根指挥棒,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有着导向、调节和监督的作用。过程性评价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力引擎,能激励学生完成信息技术课堂预设的各种既定性、计划性、预设性的目标;能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能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三、终结性评价,能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针对高中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教师不仅要展开即时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还要展开终结性评价。相比于前面的两种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既是一种全面的评价,也是一种全过程性的评价。终结性评价观照学生所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当课堂教学“尘埃落定”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评价,要健全评价目标、丰富评价内容、开发评价形式、优化评价品质、提升评价质量,让评价能够测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知与理解程度。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创新等做出一个全面的评定,这种评定可以是“质性”的评价,也可以是“量化”的评价。终结性评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得与失。

以教学“Excel的常用函数”的有关知识为例,在教学的尾声,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检测,让学生统计一组数据的个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找出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终结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生的自评、互评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如此,还将学生学习的每一次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纳入学生的信息技术成长“记录袋”,为信息技术学习的学期评价、学年评价提供依据。

终结性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功能。对学生来说,每一节课堂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又可以作为学生下一节课堂学习的前期评价(前测),成为教师把脉学生具体学情的重要依据与重要参考。终结性评价不是简单、机械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简单地分为高、中、差的等次,而是借助评价的手段,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样态。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和策略加以改正。

评价既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落脚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犹如一个衡量学生学习效能的“标杆”。因此,教师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研发、设计科学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流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即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设计力、研发力、探究力和实践力,不断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证明,教师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彰显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士昌.多元化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7(20):10-11.

[2]谢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多元评价模式[J].学科教育,2002(6):47-49.

[3]胡敬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元评价方案研究[J].科技视界,2015(13):212-213.◆(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经济开发区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