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演练的有效策略
作者: 曾卒摘 要: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安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安全演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开展科学的安全演练活动,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教育与生活中,使幼儿形成科学的防护意识,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规避风险,保证自身的安全。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演练 安全教育 实施策略
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近年来,幼儿安全事故频发,幼儿园教师有必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要剖析幼儿一日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安全演练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幼儿掌握更多自我保护的技巧,提高幼儿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只有从多方面提升安全教育的成效,让幼儿深入掌握安全知识,才能保证幼儿的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国内外幼儿安全问题研究动态
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国外的相关研究有很多,比如,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认为安全教育不能只留在说教上,而应该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会观察、分辨危险,并且学习和实践处理危险事件的方法,用“小冒险”让幼儿勇敢面对危险。国外关于幼儿安全问题的研究起步早,关于幼儿安全的立法日益丰富,幼儿安全实践教育已经常态化。国内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理论。例如,黄艳萍在《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中就常见的幼儿园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薛憨虎的《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中指出,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课题,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将会更加丰富。
二、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演练的必要性
(一)幼儿年龄特点和行为能力的现实需求
幼儿园招收的一般都是三至六岁的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主要特点是:认识能力有限、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盲目模仿、身心发育不完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应急自救方法,在日常活动中常常因为推、挤、碰、撞而造成相互伤害。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在认知上依赖行动,自我的认识活动基本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他们会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所必备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形成习惯。而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习惯的养成具有趋早性、渐进性和反复性。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安全演练,对幼儿进行基本的安全指导与教育,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规避危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帮助幼儿园健全安全管理方案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能力,建构科学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在生活和教学环节中渗透安全教育,让幼儿意识到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进而提升自身的防护能力。例如,2022年,四川省泸定县发生地震,当时宜宾市南溪区汉硕幼儿园的幼儿正在午休,幼儿园教师在听到地震的预警声后,立即冲进房间,组织幼儿撤离。由于幼儿已经在幼儿园日常组织的安全演练中训练有素,所以没有出现慌张的情绪,跟着教师有序进行了疏散。通过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安全演练可以检验和评价师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安全演练既能帮助幼儿园健全安全管理方案,提升幼儿园预防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实践,增加幼儿面对安全事故的经验,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突发安全事故时有能力保护自己,甚至应用所学知识力所能及地保护他人。
三、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演练的有效策略
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能力,又要考虑幼儿园的客观条件,设计科学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安全演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自救和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提高幼儿应对各类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一)将安全演练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契机,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安全演练融入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幼儿从入园到离园,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学习主要包括十三个环节,经过全面梳理,笔者发现主要是以下六个环节存在亟需解决的安全隐患问题,幼儿园教师可以由此入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第一,幼儿在入园、离园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两个环节中安全事故频发,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两个环节的安全教育。比如,在入园时,很多家长让幼儿单独入园,离园时不告知教师、让家人代领孩子、接送孩子不刷卡等。第二,在幼儿室内和室外活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追逐打闹、上下楼梯安全、活动器材的不合理使用、座位或场地安排不当、设施设备老旧、教师的监管不当等。第三,幼儿在进餐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可能会有异物卡喉、过敏、烫伤等造成的安全事故。第四,餐后组织安全隐患主要有餐后组织活动混乱、餐后至午休时教师管理不当等。第五,幼儿午睡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幼儿趴着睡容易造成窒息、突发疾病、将异物塞进嘴巴或鼻子、上下床意外跌落等。第六,大型集体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活动准备不充分、活动策划不科学、活动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中出现磕碰等。这些突发安全事故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学习中。幼儿无法生活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也无法避开所有危险,那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教会幼儿既能躲避危险,又能在关键时刻求救呢?这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一些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教会幼儿冷静面对、科学处理,学会合理“自动避开”和“自我保护”。
针对梳理出的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笔者查阅和借鉴诸多安全演练方案,对方案中的“目的、流程、结果”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比对,从幼儿、学校、教师等角度分析,拟定出了以下合适、有效的演练方案。
第一,为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遇到骗子时冷静应对,笔者针对“幼儿入园、离园”的安全隐患问题设计了“防拐骗演练”。第二,针对幼儿上下楼梯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大型户外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为提高幼儿自救能力,笔者结合消防安全设计了“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让全体师生熟悉逃生路线,以达到有序、迅速地进行安全疏散的目的,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第三,针对幼儿在进餐时可能出现的食物中毒、异物卡喉等问题设计了“食品安全演练”,建立了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第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设计了“防震演练方案”。第五,为有效预防校园恐怖暴力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校园内的恐怖暴力事件,设计了“防恐防暴演练方案”。第六,为提高幼儿防溺水知识和自觉性以及识别险情的能力,设计了“防溺水演练方案”。
(二)组织多方人员试演安全演练预案
为了让安全演练方案更好地为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服务,切实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笔者确定了三个演练预案,确保演练方案更具完整性和周密性。第一,教师预演。通过教师预演可以研判出:演练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需要掌握哪些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在每个演练环节中幼儿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第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试演。通过试演,教师既能发现方案存在的问题,如小班幼儿听到报警声时会吓哭、疏散下楼梯时容易造成踩踏、找不到安全出口等,还能暴露出预案中的缺陷,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预案。第三,联系相关部门的人员来幼儿园进行专业指导。例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邀请了消防救援大队和公安局特巡警对“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和“防恐防暴演练”进行指导,通过他们的专业指导,幼儿能掌握更精准的自救方法,提高应急技术水平。
三步研定、如此反复,能取得安全演练方案的最优效果。以笔者所在幼儿园研定的教参视频版消防演练方案为例,通过三步研讨,幼儿园明确了该方案具有指导性价值。此外,幼儿园在视频拍摄和每个演练的环节上做了更为精细的研讨。比如,演练前对师生的消防培训应该讲哪些内容、如何拨打报警电话、电话中应该描述哪些内容、如何警戒、如何组织疏散、如何逃生、各班就近的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等等,还增加了校医对受伤幼儿的救助环节,尤其是对演练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长都做了精准要求。
一份周详的演练方案是一场应急演练成功开展的必要因素。演练方案中要有目的、意义、明确的分工、演练前的准备和详细的流程,更要有具体的活动要求、自救方法和逃生路线,使演练方案符合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三)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幼儿进行安全演练
安全演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防拐骗演练”,一般都是在新生入园后开展。因为新生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更缺乏安全感,为了避免幼儿被拐骗和伤害,有必要进行演练。第二种是“消防应急疏散演练”,邀请消防官兵带领幼儿参观消防救援站,通过现场指导和实地参观,让幼儿认识更多的消防救援器材,掌握更直观、更准确的逃生自救技能。第三种是“食品安全演练”,教师要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幼儿、教师、厨师和校医都加入其中,让幼儿身临其境,了解“万一食物中毒或异物卡喉了怎么办”,以及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案。另外,教师还要根据班级幼儿的特征以及幼儿园所处地域环境的特点,结合班级幼儿对安全自救知识的切实需求,制定相关的安全演练方案,并在班级中进行演练。例如,“防震安全演练”“防恐防暴安全演练”“交通安全演练”“防溺水演练”,等等。安全演练既能加强教师与各救援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增强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又能提高师生的自救能力,完善方案的协调性,由此全面完成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任务。
总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个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幼儿园要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演练,让幼儿园教师时刻紧绷“安全弦”,强化安全意识,处处加强安全教育。教师要传授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培养幼儿的安全防护能力,使幼儿的安全防范自救脱险技能与本领得到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还能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珍爱生命,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艳萍.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10):27.
[2]薛憨虎. 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林艳.刍议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易被忽视的四个问题[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2):132-134.
[4]董鑫.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2021(35):20.
[5]裴斐.公共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6):95-96.
[6]陶樱子,刘丹.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研究:以南通某幼儿园为例[J].好家长,2023(17):9-12.◆(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第二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