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实践研究

作者: 王林 任莲花

摘   要: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能让幼儿回归自然,直接感知自然环境,主动探索与创造,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做到家园共育,还能发掘更多的“活教材”,弥补幼儿园常规教学的缺陷。教师可以从幼儿兴趣出发,综合不同因素选取活动主题,发挥教学机智,紧扣“野”“趣”“情”三维理念,开展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亲子野趣活动   实践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越来越现代化。千篇一律的塑胶跑道、干净整洁的假草皮、各式色彩斑斓的玩具等几乎是所有幼儿园的标配。幼儿虽然享受着这样看似安全的校园环境,但却如同“被圈养的鸟儿”,生活中少了许多未知的野趣。同时,快节奏的生活下,大多数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基于此,笔者围绕“野”“趣”“情”三维理念,开展了亲子野趣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的意义

(一)增进亲子关系,做到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对孩子的陪伴长期处于空缺状态,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儿童逆反心理过重等问题出现。对此,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等密切合作,定期开展亲子野趣活动,给家长和孩子一个互相陪伴的机会。在活动中,家长能观察、发现、捕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发觉的潜质,从而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在与其他家庭的交流与合作中,家长之间也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取得家园共育、理念共建的教育效果。

(二)拓展教育资源,弥补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缺陷

常规的幼儿园教育一般是在室内,教师按照教材或课件,通过一些活动简单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活动。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不同于常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而是把教室搬到野外,让幼儿处于一个开放、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对野外的“活教材”进行发掘和探索,从而转化为新的教育资源。山林中的石子、小花、蚂蚁等,是不同于数码产品中一帧帧虚拟画面的、真实的另一片天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享受到活动带来的不同以往的乐趣。幼儿能调动自身的多元感官,与自然世界、同伴、家长形成互动,从而从多维度构建对世界最为直接的认知,切身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三)遵循幼儿天性,回归自然与生活

自然是人类生命的起源,也是人类命运的归宿,人类的基因发展在依赖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蕴含着亲近自然的倾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立足于幼儿本身,致力于通过天然的、富有“野味”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索、自由探究和创新意识。这遵从了幼儿的天性,能让幼儿在广袤且丰富的大自然中去发现、去获得、去成长。

二、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开展定向沟通,获得家庭支持与配合

亲子野趣活动,顾名思义,是需要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开展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前,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幼儿园即将开展的亲子野趣活动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为什么要进行亲子野趣活动、开展亲子野趣活动需要家长如何配合、注意事项有哪些,等等。只有将这些相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清楚,家长才能理解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的意义,从而从心理上认同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提高活动效率。

(二)从幼儿兴趣出发,确定活动主题与地点

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到野外,任由幼儿漫无目的地玩耍。在获得了家长的支持后,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要素出发,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地点。例如,设计《拔萝卜》活动的契机是幼儿在饭前整理及等待活动中听《拔萝卜》音乐时所提出的疑问:“拔萝卜很难吗?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帮忙呢?用铲子铲一下不就出来了吗?我的力气那么大,才不用你们帮忙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时正是萝卜成熟的季节,笔者便决定以此为契机,先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经验铺垫,再带领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拔萝卜的乐趣。与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活动一样,亲子野趣活动的主题必须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结合节气、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选取。

确定了富有探索趣味的活动主题后,就要进行初步的活动选址。在选址时,教师要紧扣“野”,充分考察周边环境,判断场地中的材料是不是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需要、场地能不能安全容纳下参与活动的幼儿及家长、场地环境是不是有助于活动的顺利衔接与开展……总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量,尽可能地让活动场地适合活动主题中各个环节的实施。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活动内容

幼儿的年龄不同,其身心发展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与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设计亲子野趣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项能力的综合差异,合理设置探索活动环节,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例如,在亲子野趣探索活动《拔萝卜》中,笔者综合分析本班幼儿实际情况,了解到本班幼儿的年龄为4~5岁,对周围世界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于是笔者设置了自主探索环节和主题活动环节。在自主探索环节中,笔者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观察和探索,并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自主完成调查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触摸萝卜的叶片,感受其叶片的大小、硬度等不同的特征,还可以直观看到萝卜的生长环境。在主题活动中,笔者设置了“拔萝卜”和“加工萝卜”环节。在“拔萝卜”环节中,幼儿会发现萝卜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拔出来的,如果发力方法不对、手腕与手臂配合得不好,萝卜叶就可能会全部拔断,从而无法顺利拔出萝卜。在“加工萝卜”环节,家长从观察者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幼儿一同在“洗、切、装……”等加工工序中动手合作,共同完成腌制萝卜、萝卜干晒制等不同的加工任务。家长与幼儿在活动中亲密合作,共同劳动,收获的不仅是“萝卜大餐”,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逐渐学会克制和放手,幼儿则更加自信、自主,这就是亲子野趣活动本身的意义。

(四)细致分工,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设计完成后,下一步便是按照计划一步步推进活动的实施。由于亲子野趣活动的场所是户外,虽然包含了天然的活动材料,但要与环境形成有效互动,教师还必须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和细致的活动分工,从而充分发挥亲子野趣活动的价值。例如,在《拔萝卜》活动中,进行植物观察时要用到的观察记录表、垫板,拔萝卜过程中用来盛放的容器,以及处理萝卜时需要用到的削皮刀、砧板以及其他工具等,都必须要准备。如果这些工具全部交由教师准备并带至现场,这必然是个不小的挑战。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班集体的作用,细致分工,调动集体参与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携带夹板,家长则分工准备好活动中需要用到的工具,让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幼儿都做自己活动的小主人,使活动顺利进行。

(五)重视活动分享与评价,整理归纳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每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都是独特的,他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教师要充分重视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时的分享与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不同的评价关注点及不同的评价方法,多方面了解活动本身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动态调整活动内容。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要将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收获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帮助幼儿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拔萝卜》活动结束时,笔者邀请幼儿自由分享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想到的解决办法、以及活动中的心情,等等。其他幼儿在倾听的同时,或认同,或产生新的疑问,进而形成更进一步的探讨,在分享中总结,在总结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回到幼儿园后,笔者还让幼儿将自己在亲子野趣活动中的收获、疑问、心情等,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到属于自己的野趣笔记本上。野趣笔记本中记录的不仅是幼儿野趣活动的回忆,还体现着活动赋予幼儿的新的情感。

(六)开展持续性活动,延伸幼儿园野趣活动

亲子野趣活动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孤立的活动,而是能产生持续性影响的活动。在亲子野趣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一个活动主题所能触及的、能对幼儿认知和游戏经验形成有效提升的要素,并将其融入幼儿园的常规教学过程,从而为幼儿园教育注入新思路、新活力。例如,在《拔萝卜》结束后,笔者趁着幼儿刚刚结束活动,对野外探索过程还记忆犹新的时候,趁热打铁,利用带回的萝卜,开展生命探索活动——“水培萝卜”。对萝卜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能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萝卜的生长历程。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带领幼儿再次回忆“萝卜”的外形特征,开展《捏萝卜》的黏土美工创作活动。有了对萝卜的亲身感知体验,幼儿的捏萝卜美工活动无比热闹。有的幼儿为萝卜做了几根须;有的幼儿捏了双胞胎萝卜……大家都创意满满,兴致勃勃。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还提议搭建自己的农场。根据本次拔萝卜的经验,幼儿很快就建好了一块块的“田地”,而美工活动中做的“萝卜”,正好作为游戏材料被投放至区域游戏中。在这一系列融合了幼儿直接感官经验的延伸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游戏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活动,也是创新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随着活动主题的变化,亲子野趣活动的表现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在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拔萝卜》的实践中,幼儿在真实的农地里,通过亲身劳作,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巧,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并体会其过程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学会珍惜与坚持。这种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还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把“接地气”的童年还给了幼儿,弥补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缺陷。它不仅给了幼儿如植物般向下扎根的生生不息的坚韧,还给了幼儿向上生长的力量和勇气。幼儿园教师要在持续性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出新的策略和方法,优化幼儿园亲子野趣活动。

参考文献:

[1]谢小青.源于生活   解放天性:幼儿园“野趣”活动实践探讨[J].知识文库,2022(16):46-48.

[2]袁芳芳.拓展游戏空间   创设野趣环境:幼儿园“野趣游戏”初探[J].天津教育,2022(9):141-143.

[3]倪恋恋.运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野趣活动[J].读写算,2021(22):43-44.

[4]张昕.幼儿园野趣活动的开展[J].儿童与健康,2020(4):34-35.

[5]王倩.户外野趣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实施策略[J].好家长,2019(70):53.

[6]施佳妮.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野趣活动之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7):172.

[7]陈阁翡.野趣横生   乐趣无限:浅谈幼儿园野趣运动活动的开展[J].科教导刊(下旬),2016(9):138-139.◆(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