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教学完整生命体
作者: 柯长华 张倩
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以“关注教学完整生命体”为育人目标。其内涵是教师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掌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让学生以完整的生命状态投入教学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经过多年实践,构建出课堂精准教学模式,其模型图如下。
该模型图形似弓箭,从左至右依次是“操作对象、教学环节、教学行为、育人目标”。操作对象由平台、科任教师和教学辅助工具三部分构成;教学环节包括精准组织教学内容、精准实施教学活动、精准评价教学成效;教学行为与教学环节一一对应,如精准组织教学内容环节包括“资源推送,精准预习”“预习反馈,精准定位”“内容组织,精准设计”;育人目标是“关注教学完整生命体”。笔者结合高中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阐述如何运用该模式指导教学。
一、课前精准组织教学内容
课前组织分“资源推送,精准预习”“预习反馈,精准定位”“内容组织,精准设计”三个步骤。
1.资源推送,精准预习
课前推送的资源分为拓展阅读材料、学情诊断材料和学生活动材料三类。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二《伴性遗传》为例。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发布如下学生探究任务:请从“①红绿色盲属于不应结婚的疾病吗?②红绿色盲患者不能从事哪些职业?③红绿色盲患者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超能力’?”中自选一项探究任务,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探究,并录制一段30~60秒的视频,介绍探究过程和结果,最后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提交探究结果。教师还可以发布测试题或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精准预习即将学习的新内容。
2.预习反馈,精准定位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提交预习成果后,教师可以在平台中与学生讨论其中的亮点和疑难点,并将相关记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比如,学生在解决探究问题①的过程中提出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姑父、姑母都不是色盲,他们的孩子却是色盲?学生能猜测出这是隐性遗传导致的,但暂时想不到是伴性遗传,这刚好可以为接下来要重点讲解的知识做铺垫。
3.内容组织,精准设计
前两个步骤已初步明确了教学难点与目标,下一个步骤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分析学生预习成果的相关数据,明确他们的兴趣点、疑难点、差异点等,然后结合兴趣点设计教学导入,将疑难点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如伴X显性遗传特点等,并根据差异点推荐个性化学习素材,如微课、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资源。
二、课中精准实施教学活动
课中实施分“精准选择教学策略”“精准实施教学监测”“课堂小结精准强化”三个步骤。
1.精准选择教学策略
学习活动的开展形式包括个性研学、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学三种。
个性研学适用于难度不高、开放性较强、学生可以独立学习的教学内容,它强调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感受。如在完成《伴性遗传》课前调查小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课前探究任务中的问题,整理“红绿色盲也可以结婚”等观点,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进一步探究“女方不是色盲,男方是色盲,他们结婚后,他们的儿子是色盲吗?他们的女儿呢?”等问题,更好地启发思维,开拓视野。
自主探究指课堂上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就某个学习主题经历探寻未知、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学《伴性遗传》时,教师可以发布如下自主探究任务。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思考并讨论:“请预测表现型正常的贾老师与色盲男士结婚后,他们所生的孩子是否为色盲患者。①有几种可能的遗传组合?②写出每种组合类型的遗传图解。”学生完成任务并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提交讨论结果后,教师通过平台“同伴互批”功能,向学生随机发送同学提交的讨论结果,要求他们互相完成批改。
合作互学以师生、生生合作的方式展开,将个人与团体结合起来评价,适用于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同样以《伴性遗传》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发布如下合作互学任务:“①请解答贾老师的丈夫的疑问:他的爸爸不是红绿色盲,妈妈是红绿色盲,但他的姐姐不是红绿色盲,他是红绿色盲,为什么?②假设贾老师的女儿将来与视力正常的男士结婚,请预测他们孩子的色盲情况。”与此同时,教师在智慧课堂平台设置答题时间为五分钟,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作答、提交答案,而后分享和交流。
2.精准实施教学监测
平台可以记录和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提供如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情况、作业分析、学业成绩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反馈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分组作答、截屏分享、PK板抢答、分层选人、学生讲解等功能,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等情况,并调控学习进度。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屏幕巡视”功能监测到个别学生利用平板查看其他资料时,可以利用“屏幕推送”和“锁屏”功能实现教师端和学生端屏幕同步变化,减少与该教学互动无关的行为。
3.课堂小结精准强化
教师可以依托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学生个体研学、自主探究、合作互学以及分层反馈等环节的学习数据,精准把握教学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重点讲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协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为学生推送强化训练等学习资源。例如,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男性色盲的基因只能从女性(母亲)遗传,也只能遗传给女性后代”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图示”相关练习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提升认识,达到精准强化的目的。
三、课后精准评价教学成效
课后评价只有一个步骤,即“精准测评,数据采集”。教师通过分析采集的数据,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未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就借助平台推送作业和个性化复习资源,给予他们精准辅导;如果发现学生已达成教学目标,就针对这类学生的拓展学习需要,借助平台自动生成拓展类训练题,供学生选择性作答,助力学生精准提升。针对《伴性遗传》这节课,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红绿色盲遗传特点,教师就利用平台给学生推送“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相关练习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未掌握红绿色盲遗传特点,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从平台中选择“伴性遗传”相关课件和微课推送给学生,助力学生掌握知识。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畅言智慧课堂的高中学段精准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21C138。课题组成员有李巧灵、周锦成、文凤丽、王亚蓉、左自兵、戴瑞来等)
文字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