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运球接力赛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作者: 王玮杰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球接力赛情境下体验团队合作与责任分担的价值,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教师先将学生按照篮球基础、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分组,每组5~6人,确保各小组实力相对均衡,以增加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围绕篮球场慢跑、关节活动操等,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舒展,预防运动损伤。
明确规则与动作示范。教师详细讲解运球接力比赛的规则:每组学生站在起跑线后,第一名学生先原地运球10次,然后进行20米行进间运球,到达指定地点后将球准确地传给第二名组员,第二名组员重复相同动作,依次类推,直到全组成员完成所有环节,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随后,教师示范,重点展示原地运球时的正确姿势,包括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身体重心稍前倾,运球手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部位触球,控制球的反弹高度和节奏等。教师边演示边强调行进间运球时脚步迈动要与运球节奏一致,低重心快速推进,明确传球的动作要领:双手胸前传球时两肘自然下垂,将球置于胸腹之间,通过蹬地、伸臂、翻腕、拨指将球传出,传球要有力度和准确性。由此,学生清楚了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
小组练习与交流讨论。分组练习阶段,小组内学生相互观察、交流互动,纠正彼此的运球和传球动作。有的学生发现同组伙伴在行进间运球时重心过高,导致球失控,便及时提醒并示范正确的姿势;有的学生在传球时力量掌握不好,同组伙伴便一起探讨如何根据距离调整传球力度。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接力顺序和策略,如根据组员的运球速度和稳定性安排出场顺序,将速度较快、技术较好的学生放在关键位置,以争取时间优势;同时考虑如何在交接球时减少失误,是单手递球更合适,还是双手抛球更合适等。这一系列的讨论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不仅是个人技术的简单相加,还需要合理的安排和默契的配合。
正式比赛与总结评价。各小组按照顺序站在起跑线上,教师发令后正式开始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每名学生都全神贯注,为了团队的荣誉而努力。运球的学生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球,力求快速且稳定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等待接球的学生则提前做好准备姿势,眼睛紧紧盯着运球的队友,并通过手势示意自己的接球位置,以便队友能够准确传球。在传球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如球运丢或传球不到位,其他组员不会责备,而是迅速弥补,捡起球继续比赛,整个团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紧密的协作状态。
比赛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首先肯定学生在比赛中的努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表扬某小组在交接球环节配合默契,失误较少;其次,指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运球时情绪过于紧张,影响了技术发挥等。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赛过程,交流、总结团队合作在运球接力赛中的重要性。由此,学生体会到只有每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并相互配合、支持,团队才能取得好成绩。
文字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