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GC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路径设计

作者: 向辉 董美伶 刘倩

笔者依托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七年级全一册《创意展示我家乡》的教学,从智慧环境下AI支持的交互学习视角出发,赋予AIGC课程助理、任务导师、流程指导者和反思向导等身份,探究基于AIGC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路径“情境创设—启发探究—新知讲授—作品制作—成果展示与反思”。

一、情境创设:引人入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智能教学平台、生成式场景软件等AIGC工具,构建一个生动、真实且富有吸引力的项目式学习情境。AIGC在此扮演着课程助理的角色。

实际操作中,笔者向AIGC发出情境创编指令,如创编关于洪湖莲藕的视频。AIGC利用其智能检索功能,从海量的视频素材中筛选出洪湖的自然风光、莲藕的种植场景、传统的莲藕美食制作过程等与洪湖莲藕相关的高清视频片段。然后,AIGC通过视频编辑算法将这些片段有机组合,并根据表达需求添加《洪湖岸边是家乡》的背景音乐,以及洪湖莲藕烹饪过程的字幕及解说词,创编出一段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视频。

学生观看AIGC创编的视频后,通过与AIGC对话进一步了解视频中的内容。如学生提出“洪湖莲藕为何如此有名?”“洪湖莲藕的传统烹饪方法有哪些独特之处?”等问题,并与AIGC协同学习,从地理、历史视角探究洪湖的湿地环境、饮食传统、洪湖莲藕发展的历史脉络等。通过多学科知识梳理,学生感受到了洪湖莲藕背后的文化魅力,对后续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启发探究:搭建支架,协同探索

AIGC作为任务导师,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和探究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合作探究。

笔者提出启发性问题,如“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家乡美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呢?”“制作一个展示家乡魅力的短视频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AIGC根据笔者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及探究思路。例如,AIGC向学生推荐了《舌尖上的中国》中“莲藕炖排骨”的视频片段,并分析它采用独特的叙事视角,以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为线索,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思路。

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笔者的问题和AIGC提供的支持,开展合作探究。有的成员通过与AIGC对话,搜集家乡美食的历史典故、制作工艺、特色食材等文字和图片资料,获得视频制作素材;有的成员通过使用AIGC提供的“短视频脚本助手”智能体,与AIGC共同探究短视频制作的脚本及创意;还有的成员负责与AIGC交流探讨,学习短视频制作步骤和流程,获取技术支持;等等。AIGC根据小组的探究进展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例如,当小组在短视频创意设计上遇到困难时,学生与AIGC对话讨论,AIGC可以提供一些创意,如在展示家乡美食时引入相关民间故事,增强短视频的文化底蕴等。

学生与AIGC协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AIGC指导学生从人文历史、风俗民情、视觉表达等方面选择切入角度,帮助小组突破思维瓶颈;二是小组成员先提供新视角(如情感共鸣视角),再通过与AIGC对话,获取新视角与短视频设计结合的路径,如拍摄家庭聚会的温馨场景、记录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互动等。

三、新知讲授:人机互动,深层探究

当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产生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需求时,AIGC可以充当流程指导者讲授新知。

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AIGC学习知识。例如,在讲解短视频制作流程时,笔者引导学生向AIGC输入“短视频制作有哪些基本步骤?”的问题,AIGC给出定主题、选场景、写文案、备素材、视频剪辑、发布分享等步骤,并简要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定主题环节,AIGC强调要先明确主题方向,比如制作家乡美食短视频可从特色小吃、传统名菜切入,充分考量不同受众兴趣——年轻人偏爱新奇创意美食展示,中老年人则钟情传统经典美食传承。同时,AIGC告知学生要明晰短视频的情绪与风格,用导演思维构思,以增强视频的吸引力与针对性。笔者根据AIGC的回答,深入讲解每个步骤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视频剪辑环节,分析不同景别镜头对观众情感和注意力的引导作用,如通过展现食物细节、强化食物质感的特写镜头激发观众食欲,通过展示餐厅整体用餐环境的全景镜头营造轻松、惬意的用餐氛围,结合具体的拍摄场景和美食特点,根据表达需求灵活运用镜头语言合理剪辑视频。

AIGC还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对于已经掌握短视频制作基本步骤的学生,AIGC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推荐专业视频剪辑软件的创新转场运用、画中画效果添加、字幕特效制作等视频制作技巧,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对于尚未完全掌握基本制作步骤的学生,AIGC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答疑解惑,如在写文案环节,学生不清楚如何搭建叙事结构,AIGC建议他按照家乡特色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品尝体验等顺序构建故事线,使脚本逻辑清晰,同时为他提供《重庆小面,城市烟火气的味蕾记忆》等宣传家乡美食的短视频脚本案例,引导他分析案例如何巧妙吸引观众。学生发现该脚本以美食传承人的经历为主线展开叙述,表达生动且富有情感。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互动探讨,补齐短板,实现个性化学习。

四、作品制作:智能辅助,团队协作

在学生着手制作项目作品阶段,AIGC继续发挥流程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小组学习微课资源后,开始使用AIGC的“短视频脚本助手”智能体生成脚本。学生向脚本助手输入视频主题、风格要求、时长限制等信息,脚本助手根据这些信息初步生成六段脚本框架。其中,第一段是开场镜头,拍摄者使用航拍镜头从高空俯瞰洪湖全貌,逐步拉近至藕田,背景音乐轻松愉悦,取景地为洪湖莲藕田,时段为第1~15秒。第二段拍摄近景,拍摄者用镜头展现挖藕过程的细节,强调莲藕的完整性和农民的劳作场景,取景地为洪湖莲藕田,时段为第16~30秒。第三段是特写镜头,拍摄者聚焦莲藕细节,如藕节、藕孔等进行拍摄,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其特点,取景地为洪湖莲藕田,时段为第31~45秒。

学生根据具体生成内容讨论和修改脚本框架。一名学生建议完善第三段的旁白。他向脚本助手输入修改建议后,系统重新修改短视频脚本。修改的部分脚本内容如下:第三段,拍摄者用特写镜头聚焦莲藕细节,并将旁白“这里的莲藕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改为“这里的莲藕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洪湖莲藕分脆藕和粉藕两种,脆藕外形粗短,适合凉拌、清炒;粉藕外形细长,适合煲汤、做糯米藕、炸藕夹”。

确定脚本后,学生根据需求借助AIGC的“图像生成”模块和“声音生成”模块自定义生成图像和音频素材。例如,在图像生成方面,学生输入“洪湖岸边的美景”“莲藕的精美摆盘”等描述,“图像生成”模块根据这些描述生成相应的高清图像。在音频生成方面,学生输入“欢快的家乡美食宣传音乐”“具有地方特色的解说词音频”等要求,“声音生成”模块生成符合要求的音频文件。最后,学生将生成的图像和音频素材与拍摄的视频素材一起上传至视频制作软件,软件按照脚本要求整合和剪辑,制作成具有特色的完整的短视频作品。如小组作品《藕断丝连》开篇全景展示洪湖风光,伴随悠扬的音乐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镜头推进到莲藕采挖现场,再特写美食制作现场,穿插人们品尝美食的满足表情,结尾以夕阳下的洪湖美景和美食街全景呼应开头,展现家乡独特魅力。在这个过程中,AIGC可以提供素材整合的技术建议,如根据视频的主题风格和节奏对图像与视频素材的衔接顺序给出建议,以及视频剪辑的操作指导,如从美食准备场景切换到烹饪场景时,使用渐变的光影转场营造流畅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提高作品制作效率和质量。

五、成果展示:多元分享,反思提升

项目完成后,AIGC作为反思向导辅助学生展示成果、反思总结。学生将制作完成的短视频上传到智慧学习平台的班级空间。小组代表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短视频创作历程,包括主题确定、脚本创作、素材收集与制作、剪辑合成等过程中的思考点和创新点。一名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以“藕香四溢”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历程,展现家乡莲藕从种植到收获,再到被制成美食、搬上餐桌的全过程:脚本创作环节,组员撰写富有诗意的解说词,并以莲藕生长时间线为主轴设计情节;素材收集与制作环节,组员结合实拍场景和AIGC生成的动画素材,丰富视觉呈现;剪辑合成时,组员运用渐变转场特效和舒缓音乐,营造清新氛围,并通过特写与慢镜头突出藕的色泽与口感变化。另一名小组代表播放视频,让其他学生和笔者直观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在展示过程中,师生在讨论区实时互动,提出问题和建议,如“视频中的某个画面拍摄角度是否可以调整?”“解说词的语速是否过快?”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作品改进。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借助AIGC的思维导图助手总结与反思。学生向思维导图助手输入所学内容的关键信息,如短视频制作的知识和技能、对家乡文化的新认识、团队合作的经验教训等,思维导图助手根据这些信息生成如图1所示的可视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核心概念及关键技能,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反思自己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如在技术应用方面是否熟练、在团队协作中是否积极沟通等,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向辉,董美伶,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刘倩,洪湖市逸群实验学校)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AIGC支持下的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案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4ZX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