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彩”筑梦 梯次跃升

作者: 魏希 杨芬

面对教师队伍结构复杂、专业发展需求多样的现状,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根据教师的教龄、专业水平和发展需求,构建“织彩筑梦,梯次跃升”教师分层培养体系,通过精准分层、科学规划和有效举措,打造职业素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基于精细分层设定发展目标

学校教师分层培养体系的核心是“五彩阶梯”教师梯队发展规划。该规划根据师资教龄结构将教师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点彩教师(上岗3年以内)、星彩教师(上岗4~10年)、缯彩教师(上岗11~15年)、溢彩教师(上岗16~29年)和萃彩教师(上岗30年及以上)。各层次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如下:点彩教师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是快速适应教学环境,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星彩教师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缯彩教师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是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溢彩教师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是开展深度教学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参与编写教材,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萃彩教师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是能有计划、有策略地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和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五彩教师”评价细则》,运用年度考核调控手段,助力点彩教师、星彩教师、缯彩教师、溢彩教师、萃彩教师的培养。

二、整合发展目标制订分层培养计划

基于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求,根据各层次教师队伍阶段性发展目标,学校整合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措施,制订并实施“启航→薪火→领军→登峰→余晖”五项教师培养计划。

1.点彩教师“启航计划”打好底色

新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学校采用“三步走”策略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站稳讲台。第一步启动“青蓝工程”,为他们安排专门的导师,提供教学和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第二步以“教师素养成长日”活动为抓手,营造“以老带新”氛围,为新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依托“缯彩、溢彩教师示范日”活动,为新教师提供学习“听、评、备、教、改”基本教学环节所需技能的机会;利用“萃彩教师教坛经验分享日”活动,引领新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借助每月一主题的教学技能操练活动,指导新教师提高语言表达、书写等基本功,实现自我提升。第三步通过从跟岗学习优质课打磨到亲身体验“被打磨”的过程,促使新教师铸牢课堂教学研究根基。

2.星彩教师“薪火计划”塑造特色

星彩教师是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和展示活动的主力军,学校一方面为他们定制专业发展规划,以具体任务驱动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另一方面集中团队智慧和力量,协助他们探索与展示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被打磨”的教研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智慧和教学设计创新能力,逐步彰显个人教学特色。

3.缯彩教师“领军计划”厚积薄发

这个层次的教师本应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活跃在各项教研活动中,但结合该梯次教师仅有7名的实际,学校对其提出“沉下来”的发展要求,将他们作为校级储备干部培养,为他们安排高层次的教研和管理任务,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领导力。具体来说,他们通过参与名师工作室建设、定期执教示范课、按常规指导年轻教师等途径,提炼教学和管理智慧,促进自身教学风格的形成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学校还鼓励他们抓住各种机会在县域学科教学领域展示个人风采。

4.溢彩教师“登峰计划”示范辐射

从学校师资实际看,溢彩教师在学校教师中占比最大,他们处于教学经验成熟期。学校为他们制订“登峰计划”,提供机会与资源,让他们依托高层次研修活动开展深度教学研究。具体要求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名师工作室、教研组、备课组为阵地,开展创新性教科研活动,参加或组织校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这些举措在促进学科教师团队整体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助力溢彩教师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5.萃彩教师“余晖计划”高位引领

“余晖计划”主要针对萃彩教师,他们通过学校职代会、工会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利用教育经验分享活动,如在“湖北好课堂”现场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等,发挥银龄教师引领作用,鼓舞青年教师成长。

三、基于分层培养实践提炼有效策略

1.培训安排有侧重

学校从五个维度规划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包括师德师风、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教育科研、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的培训活动。具体来说,学校党建工作者负责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培训,通过年级组党员先学,而后带领组内教师齐学,最后全员参与师德特色活动,引领教师自觉树立职业道德标准,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发掘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小切口入手,系列化规划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本校骨干教师资源,让他们牵头开展具体活动,在解决教师实际教学问题的同时,向其传递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其交流总结课堂改革经验。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者以各级各类课题为抓手,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探索与实践,转化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工会负责策划一系列职工团体活动,培养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和谐团队氛围的形成。

在实施层面,学校针对点彩梯队和星彩梯队教师,重点开展教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学校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法律法规、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并安排他们参加州级及以下各类业务培训;针对缯彩梯队教师,把培训重点放在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形成教学特色方面,充分利用“东西湖结对帮扶项目”等资源,为他们提供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结对专家的指导下提炼个人教学主张;针对溢彩梯队教师,重点安排教学领导力、教育评价引领力及团队建设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针对萃彩梯队教师,主要安排他们以主讲人身份开展区域公益性、志愿性培训活动,让他们在做好传、帮、带工作的过程中增强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及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意识。

2.评价考核分梯次

培训规划是蓝图,考评配套才能确保规划有效落地。为此,学校从上述五个维度制定包括12个评价项目的《“五彩教师”评价细则》,引导教师根据自身实绩打分,并规定获得90分及以上的教师进入评优范围,最终从入围教师中评选出年度“点彩新秀教师”“星彩新锐教师”“缯彩骨干教师”“溢彩品牌教师”“萃彩功勋教师”。这部分教师在享有荣誉的同时要在下一个年度内承担执教县级及以上直播示范课等任务。

3.自主发展不自封

学校鼓励教师主动做“本土专家”,并为他们提供走出校门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例如,学校在教联体建设背景下,有计划地选派各梯队教师进行校际交流与合作,引导他们在常态化开展的教联体教研联动活动以及“青蓝工程”实施过程中承担核心任务,担当引领者角色,向教联体各校区教师分享教研、教改经验。这样做不仅让本校教师在实施培训中受到培训,得以发展,还实现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联体内教师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