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 赵建华随着ChatGPT的推出,人类正式进入人工智能新纪元。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大语言模型的支持下,以聊天文本形式自动生成结构化文本、图像、视频等。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作为人造物的人工智能技术首次进入人类智慧领域。它在极大提高人类智慧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触发了人类发展史上堪与工业革命相媲美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即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智能革命。这次革命不同于工业革命之处在于,它发生在人类擅长的智慧劳动领域,而该领域是人类引以为豪和独具的,因此它对人类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当前,人工智能在传统学校的考试领域具有良好的表现。与人类学习者成绩相比,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成绩基本处于前5%的位置,超越了大部分人类学习者。人工智能参与应试的表现为人们深入反思当前的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方式开展基于知识的教育,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学习者将无法达到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可能导致今后众多领域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工智能时代不同于工业时代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它需要的人才具有创造性、审辩性、逻辑性和主动性,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计算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方式应具有鲜明的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特征。智能时代需要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教学,因此教师要熟练掌握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共同体学习等教学模式以及教与学的组织方式。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重点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这表明我国教育领域已经从政策层面切实关注和解决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实现教育变革与转型的核心问题,即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人工智能如何与教育教学融合?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核心是在培养和发展师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过程,助力传统教学转型。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一般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工智能为传统教育教学赋能。传统教学中机械性、重复性、低智慧投入的教学工作可以让人工智能完成,如作业批改、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评价、家校沟通、学情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如此,教师就可以将精力投入更具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中。第二阶段聚焦传统教育教学转型: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教学,从以被动、消极、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式学习。这种转变是全方位、全体系、全学科、全过程的,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育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亟需全面、系统地学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与学创新的方法、技能和策略,以胜任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