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语文优质课堂设计路径
作者: 周淑珍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围绕兼具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主题,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展开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既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融会贯通,又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设计、实施与评价呢?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周汤小学依托“跨学科整合构建优质课堂策略与研究”课题做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湖北省基础教育首届“湖北好教研”成果展评活动中获二等奖。
跨学科整合设计能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提升综合思维能力,涵养创新精神,获得全面发展。跨学科整合视角下,教师应按照何种路径设计语文优质课堂呢?
一、选择学习主题
首先,学习主题的选择要依据语文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跨学科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如《春节童谣》《端午粽》等,这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融入民俗学、历史学等知识,进行跨学科整合设计。
其次,学习主题及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主题,如以“动物乐园大探秘”为主题,将语文与生物学、美术等学科相结合,通过介绍动物的特征、习性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物学常识,创作动物主题的绘画作品。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可以选择更具深度和思想性的主题,如以“探索宇宙奥秘”为主题,整合语文与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内容,让学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最后,深入分析主题所涉及的跨学科关联点是关键。以“探索宇宙奥秘”主题为例,语文学科的拓展资料中运用比喻(将星系比喻为“宇宙中的岛屿”)、拟人(如“黑洞贪婪地吞噬着周围的物质”等)修辞手法的内容等,与天文学关联的是天体构成、星系分布、宇宙演化等,与物理学关联的是万有引力、宇宙射线、航天器的运行原理等,与科幻文学关联的是科幻作品中对宇宙的想象、对外星生命的描绘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情节设置等。教师挖掘这些关联点,能够为后续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抓手。
二、预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要注重学生字词积累等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例如,“探索宇宙奥秘”主题学习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目标是能够理解课文中关于宇宙现象的描写,积累相关词汇和优美语句,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宇宙的神奇景象。
学习目标的设定还要融入跨学科元素。在“探索宇宙奥秘”主题学习中,天文学角度的学习目标是能够了解宇宙探索的前沿动态,形成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物理学角度的学习目标是学会运用物理原理解释宇宙现象,逐步形成逻辑推理能力;科幻文学角度的学习目标是能够在鉴赏科幻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尝试创作科幻小故事。跨学科素养的融入,使学生能够从多学科视角认识和理解主题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三、组织学习内容
首先,学习内容的组织应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基础,围绕主题整合跨学科知识内容。在“探索宇宙奥秘”主题学习中,语文学习内容包括与宇宙相关的科普文章《太空生活趣事多》、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等文本的阅读与分析。拓展的跨学科学习内容有:天文学方面,介绍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恒星的生命周期、黑洞的形成过程等知识;物理学方面,讲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宇宙中的应用;科幻文学方面,推荐阅读《海底两万里》《三体》等经典科幻作品,分析其中的科幻元素和文学手法。教师有机整合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和吸收跨学科知识。
其次,学习内容的组织要注重结构化。例如,教师可以以宇宙飞船的发射为中心,将课文中关于发射场景的描写、天文学涉及的发射目的地选择、物理学涉及的发射动力原理、科幻文学涉及的飞船设计想象等内容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组织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规划教与学实施过程
教与学实施过程设计主要分为情景导入设计和多学科融合教学活动设计。其中,多学科融合教学活动设计通常包括阅读与讨论、实践探究、艺术创作与欣赏、总结归纳与拓展延伸等环节。
情境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跨学科情境导入教学。在“探索宇宙奥秘”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关于宇宙星空的纪录片片段,展示浩瀚宇宙中繁星闪烁、星系旋转的壮观景象,同时配上空灵的音乐,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宇宙情境,然后提出“你知道宇宙中有哪些天体吗?”“人类是如何探索宇宙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阅读与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语文材料,并结合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讨论。例如,在阅读关于宇宙起源的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和意义,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能量与物质的转化,从天文学角度探讨宇宙膨胀的观测证据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跨学科视角思考问题,运用语文知识表达、交流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实践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探究活动。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系模型,要求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各行星的大小、位置关系以及公转与自转特点等天文学知识,同时运用美术技巧进行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并用文字介绍模型的制作思路和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写作、造型设计和科学实践等能力。此外,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科幻故事创作比赛,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天文学、物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一篇关于未来宇宙探索的科幻故事,并在班级内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艺术创作与欣赏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美术和音乐学科开展艺术创作与欣赏活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宇宙中的相遇”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一首诗歌或一首歌曲。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将语文的情感表达、美术的视觉表现和音乐的听觉感受相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引导学生欣赏以宇宙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行星组曲》,从语文视角分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从艺术视角欣赏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总结归纳与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梳理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理解、记忆主题内容。例如,教师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呈现“探索宇宙奥秘”主题学习涉及的语文、天文学、物理学、科幻文学等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如关注最新的宇宙探索新闻报道,思考其中涉及的学科知识,鼓励学生拓展学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周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