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研活动简况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深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推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各市(州)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研室主任)聚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研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等关键问题,围绕市(州)教育改革理念与举措展开论谈。本期刊发论谈的主要内容。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丁华锋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战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教育数字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创新研究范式,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教育研究,推动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流程变革;三是促进成果应用。此外,加强教育智库建设,围绕“教育强国,教科研何为”的重大课题,以高质量教科研引领和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一是深化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采取“1+N”结对模式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全力推动义务教育教联体升级为“教育发展共同体”。二是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推行“研训赛用”一体化教研模式,变革育人方式,优化评价方式,推动襄阳市“县中振兴教学教研”等十大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职普融通试点,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成立襄阳市域产教联合体。三是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区域教育数字基座。四是加强多边合作。
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蒋葵林
一是聚焦课改,推动生动课堂建设。深化生动课堂“四动”特征(价值驱动、内容联动、思维触动、学习主动)、“八有”标准(目标有四见、内容有联动、讲授有时限、教学有情境、眼中有学生、师生有互动、思维有深度、赋能有数字化)内涵研究和常态应用。二是关注人才,突出“拔创”贯通培养。发挥11个中学生数理素养研究基地和78所中小学科学教育先行校辐射引领作用,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样板区。三是赋能教研,助推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赋能市、县两级教研员能力提升,优化市、县、校三级教研体系,重点支持、常态开展教联体学校教研和片区教研。
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兰喜
核心工作是突出“研究”主业,做好“服务”文章。一是助推质量提升,加强“四项建设”,即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体系建设、平台建设。二是实施服务提效,做好“四项研究”,即研教融合、研学并举、研训一体、研考衔接。三是实现教研提质,提高“四个质量”,即研究质量、服务质量、活动质量、监测质量。四是围绕能级提档,探索“四项创新”,即策略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评价创新。
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潘智勇
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十堰山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实施“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强化“大思政课”建设,突出数字赋能教育、科学教育、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和教研。二是巩固“双减”成果,统筹推进教联体建设。三是依托十堰汽车、文旅等支柱产业,强化中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