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宏隆德 情系教坛
作者: 赵莹莹【摘 要】 有名师引路,教育之途会更通畅。青年教师在具有专业追求、责任担当、领导风范的前辈的指引下,也必将向楷模学习,不断进步。
【关键词】 教育情怀 专业追求 责任担当 领导风范
无比幸运,2017年步入工作岗位的我,遇到了影响我一生专业发展的引路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雷燕。2020年,我进入盐城市第一小学办公室工作,得以更近距离接触雷校长,也了解了更多与雷校长有关的教育故事。
她有着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
作为青年教师,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雷校长青年时期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国家优先录取优秀学生为师范生,而初中阶段名列前茅的雷燕以远远超出师范生录取分数线的高分考入盐城师范学校。作为一名师范生,她深知夯实专业基础的重要性。于是,她在广泛阅读的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通过不懈的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无锡师范大专班。在无锡师范的两年大专学习生活中,面对来自全省各地的众多优秀学子,她自是更加勤奋努力。
1987年,年仅21岁的她来到盐城市第一小学,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这次实习经历影响了她的一生。毕业前夕,来自实习班级学生的一封信,助力了她的选择。学生在信中言辞真诚地表达了对雷燕老师的喜爱,希望她能回到一小任教。她当即决定,就到一小去,用“爱”去教书育人,用“情”去造福桑梓。
对待学习,她孜孜以求、融会贯通。她在工作的前10年潜心阅读,为专业发展夯实了基础,教学实践为专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在两位特级教师——刘云龙、瞿塘的无私引领下,她自觉在校“晚办公”,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并把师傅们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带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她一边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一边寻求解决方法。她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不足,用理论学习反哺教学实践,知行合一,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待专业,她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前期的广泛阅读与教学实践为她“读写社区”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青年时期的她在语文教育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工作第五年,她在盐城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工作第六年,她在江苏省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面对语文教学的现状,她先后提出了“三轨运行”“读写社区”等教学策略。由她主持的、历经20年完成的研究成果《构建“读写社区”的实践研究》,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亮相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
她有着成人达己的责任担当
盐城市第一小学作为一所拥有丰厚底蕴的百年名校,通过名师引领、组建团队、文化赋能等举措,先后培养出了36名特级教师。“成人达己”的教师发展理念,已成为学校发展历程中最宝贵的文化特质。
她是“成人达己”的践行者。在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之初,她带领全体语文教师研读教材,带头执教公开课、示范课,她的家常课更是允许青年教师随时推门听课。每每她执教公开课,都会引起青年教师仿教、评课的热潮。我更是她课堂的常客,曾学习她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把她的教学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为了让我有更多的锻炼机会,雷校长带我赴扬州市江都区、连云港市海州区、盐城市射阳县等地参加观摩研讨课。有了这样的锻炼平台,我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2023年,我经过层层选拔,参加盐城市语文优质课比赛。市赛课题公布的那天,雷校长放下一切事务,召集备课团队,并亲自担任备课组长。在她与同事们的指导下,《黄继光》这节课亮点纷呈,学生学得全神贯注,观课老师听得频频点头。最终,我获得了盐城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同年获江苏省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大赛点评环节,雷校长回忆起30年前自己赛课的经历,听着她的叙述,我仿佛看到这 30年间,雷校长是如何以领头雁的姿态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名教师,她用自己的大爱演绎着薪火传承……
雷校长鼓励我读写结合,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赵莹莹啊,你是研究生学历,专业写作应该是你的强项,要勤于练笔,把阅读思考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她的指导下,仅2021年一年,我就在省级刊物发表了3篇论文。有了这样的收获,我对科研的兴趣也愈发浓厚,科研视野也愈发高远。她说:“年轻老师要积极申报课题,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改进教育教学。”于是,我也大胆尝试申报了我的第一项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红色基因育人实践研究”,颇为遗憾的是,这项课题没有通过校内评选。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傍晚时分,我接到了课程中心的来电,来电中委婉地向我转达了雷校长在盲审中对各项课题申报书提出的指导建议。在学校众多课题申报书中,雷校长竟然一一指导并留下了改进建议,这让我十分感动,也备受鼓舞。于是第二年,我重新撰写课题申报书,最终成功申报了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到现在,我已主持了两项市级规划课题研究,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数项省、市级重点规划课题。正是那一通电话,保护了一棵教坛萌发的嫩芽,这棵嫩芽得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她有着振翮远翔的领头雁风范

“一路有你引领,我们生长思想,生长智慧,生长才干;一路有你相伴,我们充满激情、友情、豪情,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她带领团队共研共进的真谛,也让她从刚入职的普通青年教师一步步成长为校长。然而,无论她的职务如何变化,她始终以领头雁的姿态对待教育,振翮远翔,鼓舞带动身边同事与她一起,在千千万万个日子里向着明媚那方前行。
她积极打造“雁群式”教师发展梯队。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个梯队携手共进,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形成厚积薄发的教师团队化发展局面。她主张“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建立成长导师帮带制,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她积极为骨干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让骨干教师从自身特长和已有积淀出发,参与或主持市级名师工作室,为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她先后主持三届盐城市名师工作室、三届江苏省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凝聚一支团队,做精一群课题,孕育一批成果,幸福一方孩子”为目标,十年花开满园,十年硕果累累。仅以盐城市首届名师工作室为例,十年前,工作室13位教师中有2位特级教师,十年后,工作室13位教师中有10位特级教师。工作室培养出了一大批领衔名师,他们又纷纷组建区级、校级名师工作室,形成立体的名师团队群落,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雷校长说,一位名教师就是一只领头雁,她要求每位名师发挥领头雁的精神感召力和专业影响力,树立团队共进的“领头雁”风范。随着盐城市主城区集团化办学扩大化,学校教育集团形成了“1+4”抱团发展的办学格局。作为集团领衔校的校长,雷校长赋能主城区,为推进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承担了培养优秀教育人才的重任,为主城区输送了一大批学校管理者和教学骨干,极大地促进了大市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她致力于构建“涵养大气”的教育生态。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在雷校长的领导下,全校上下呈现出一种“涵养大气”的教育生态。工作3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的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闲暇时间与员工们谈心:与青年教师们谈谈工作,与中年教师们谈谈家庭,与临退休教师们谈谈健康。这份被校长牵挂的温暖足够慰藉辛勤工作中的每个人。学校还专门召开“吐槽大会”,老师们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吐槽”校长班子。老师们一吐为快,校长们顺势而为,既增进了校长与老师的情感,又发现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元旦晚会,雷校长放手让老师们设计,老师们在线上“喜乐铺子”发布了创编的盐城一小版《卡路里》,点击量超60万次。全校教职员工在这样的氛围中温暖着、感动着、收获着、喜悦着……
循着雷燕校长的足迹,我们发现:“大爱”贯穿她教育生活的全程。她对科研精益求精,对教育饱含热忱。这热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一小的每一寸土地,滋养着千千万万沐浴师恩的学生心灵。37 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惟宏隆德,情系教坛”的教育初心,始终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建设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在专业发展、教育人生的道路上,我将以她为楷模,不断探索前行!※
(赵莹莹,盐城市第一小学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