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析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作者: 夏美【摘 要】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重新思考并设计作业,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因材施教,通过设计单元式作业、菜单式作业、生活化作业和主题化作业,并以相应的评价方式支撑,致力于找准根源,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关键词】 减负 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一.作业的设计
1.聚焦语文要素,设计单元式作业。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需要紧扣的关键点和核心点。它的出现让一线教师转向单元整体化教学研究,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抓手,关注单元内部联系,让单元整体教学渐渐走进课堂。笔者认为,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作业设计也可以聚焦语文要素,整理分析课时作业内部之间的关联性、综合性和递进性关系,考虑内在的逻辑性,设计单元式作业。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业设计:

注:A为识记水平,B为理解水平,C为分析水平,D为运用水平,E为评价水平;①~④为常规作业,⑤~⑧是本单元的重点作业。
从三年级开始,语文要素出现在每一单元的单元页上,它既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也应该成为作业设计的关键。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整合,单元作业设计已经明确了重难点,那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单元作业设计包含“识记—理解—分析—运用—评价”,由易到难,呈梯度上升,结构清晰。在“双线”结构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师只有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让作业设计迈向整体化建构和运用,作业的效用才能充分发挥,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2.因材施教,设计菜单式作业。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深入和推进。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布置作业。菜单式作业,是指在单元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分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因材施教的作业设计形式。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菜单:

菜单式作业以学生常见的菜单形式出现,既有基础知识的“营养主食”,又有延伸练习的“特色配菜”和“自助水果”,甚至搭配了欣赏体会的“餐后甜点”。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搭配“菜单”,会逐渐爱上语文作业,真正做到快乐地完成作业。
3.知行合一,设计生活化作业。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要忽略学生的生活。生活如源泉,教师要统整教材文本,架起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技巧,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说明性文章。整个单元都是为最后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做准备,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五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眼界的限制,了解到的真正有趣、可写的事物比较少。那么在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勾连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一课,布置学生用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做一做竹节人,然后填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让习作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语文源于生活,教材中处处有生活的痕迹,教师要抓住这痕迹,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合作、创造能力。
4.传承经典,设计主题化作业。“双线”组织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一是“人文主题”,一是“语文要素”。每一单元选取内容相似的课文进行组合,并且注重选取课文的经典性,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专题,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外国名著”专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关注语文要素,也应重视人文主题,设计主题化作业,传承文学经典。
五年级下册“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选入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分别来自中国四大名著,意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第一次接触中国古典名著的学生来说,课文中的部分语句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站在单元整体设计的高度,引导学生建立“资料袋”,推动学生一步一步走进名著,激发学生读下去的欲望。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名著进行资料收集,组内成员自行选择安排任务(故事背景、作者简介、影像资料、人物形象等),在整理收集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疑问,互助解答。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发现走近名著,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扩展,与课内外活动有了联结;另一方面,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减少了畏难情绪,让学生愿意接近名著,接受经典的熏陶。
二、作业的评价
1.单元整体性作业评价。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单元作业,整合了单元内部之间的联系,减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后续的评价也要及时跟上。单元作业既要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进行评价。只有及时到位的评价,才能让单元作业发挥真正的价值。
教师在评价时要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评价学生作业,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根据表格,一目了然,方便教师在教学时及时做出教学改进。同时,表格可以使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发挥作业的实用性。
2.分层激励性作业评价。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设计了新颖有趣的菜单式作业,那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我们也要采用分层评价。例如,针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菜单式作业,为每位学生定制了评价量表,同一个“菜品”,有三个评价水平,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自己准确、及时的评价。这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也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与此同时,优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挑战之心也被成功激起,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

3.形式多样化作业评价。作业评价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评价的好坏影响作业价值的实现。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批改评价方式,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等。例如,在“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小组互助作业中,教师明确小组竞赛任务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主动寻找视频、图片等资料,提出疑惑,解决问题,每位学生都被调动起来,忙得不亦乐乎。在评价时,笔者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参与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虚心向他人请教,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整体效益。
教师应积极投身到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中来,依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抓住两条主线,立足单元整体设计的高度,统筹安排,让作业设计更有目标性和整合性。同时,教师也应关注教育的主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愿望。当然,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必须有相应的评价作为支撑,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作业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教师要积极思考,让学生在作业中提升语文素养,这是当下“双减”工作的核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