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微点写作教学策略
作者: 冯小玲【摘 要】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微点写作,就某个写作技巧进行学习和训练。选好“微点”,抓实过程,为完成单元写作任务打好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微点写作 写作技巧 随文练笔 真实任务
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就某个写作技巧进行学习和训练。训练的是一个写作技巧,写作的是一个片段,所以称之为微点写作。教师采用微点写作这一教学策略,有利于将学生的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粗为细,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聚零为整、积少成多、由薄至厚,得到长足的进步。
一、从选点到定点
组织学生开展微点写作,首先要精选写作的“微点”,即选择哪个作文要素或写作技巧来进行学习和训练。作文要素、写作技巧很多,教师要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开展微点写作,基于学生实际和课文精当选择、系统安排、有序开展。
基于学生实际,就是要根据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来确定“微点”,使微点写作训练能够适切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文体知识学习和写作练习,初中学生已了解多种文体的写作要求,但总体来讲写作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写作技巧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指向提高写作技能的微点写作训练,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写作基础和写作经验,着眼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基于教材课文,就是要根据教材课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特色来选择“微点”。文体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有其特定的文体特征。教师应该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增强文体意识。每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都有一些独到的写作技巧和精彩的语段,教师可以基于课文的语言表达选择“微点”,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
基于单元作文训练总任务,就是本单元中规定的写作任务是一个大任务,平时的微点写作是为了完成大任务打基础。这样,学生在每个单元写作时,就不会茫然无措。
总之,基于学生实际、教材课文与单元写作任务来选择“微点”,才能使学生既有写作的兴趣,又能取得较好的实效。
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笔者结合《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三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了“对比”“夹叙夹议”“人物描写的选材”三个写作技巧的“微点”训练。这三个写作技巧是写作中常用的基本技巧,但又是学生较难应用的技巧,因此有必要重点指导和训练。这三个写作技巧分别是三篇课文的写作特色,三篇课文能够为学生进行微点写作提供范例。如《邓稼先》一文,虽然是写邓稼先,但作者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设计专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目的是凸显邓稼先默默奉献的品质。三个微点写作的训练,为完成本单元习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学会选择怎样的素材最能展现人物精神品质;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加入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直接呈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认识。
二、从阅读到写作
组织学生开展微点写作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最合适的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落实随文练笔,以读促写。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材编者精挑细选的经典名作,大多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范文。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结合课文阅读,围绕单元写作目标开展写作学习与训练,还可以在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写作特色,选择某个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微点写作。这样既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学会应用写作技巧,又能引导学生以写促读,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内容、意蕴和语言表达。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课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微点写作训练,每个单元选择一些课文,布置学生开展三到四次微点写作;结合单元写作板块的教学,组织学生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每学期结合班级开展的语文学科实践活动或学校开展的有关文化活动,再组织学生写两篇自选主题、自定体裁的作文。三个层次相结合,形成了小作文与大作文相结合的写作训练体系。
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进行微点写作,教师没有必要每次都上专门的指导课,但也必须加强组织和指导,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写作。笔者在教学中分四步指导学生开展微点写作,使之成为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创作的活动过程。
第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结合阅读教学开展的微点写作,在模仿课文的同时也要有创新。其重点是学习和练习某个写作技巧,而不是理解、识记课文中的某些知识或情节。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微点写作的作文题,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相关内容或在整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之后,呈现并解释提前设计的微点写作的作文题,并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问一问,当堂解决存在的问题,最终使全班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如教学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笔者选定的“微点”是“夹叙夹议”,并针对这一“微点”设计了如下作文要求:
请参考课文中应用的写作手法,自选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写一件关于他的事情,字数控制在150~200字左右。
要求:1.必须突出人物的特点;2.必须用到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3.针对叙述的事件做议论,议论要言之有理、简明扼要;4.语言要通顺流畅。
这个随文练笔的第一、第四点要求是一般性要求,第二、第三点要求是指向“夹叙夹议”这一写作手法的特定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微点写作,只有精心设计微点写作,针对重点训练的写作技巧提出特定的写作要求,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一技巧,从而达到微点写作的训练目的。
第二步:开展学习和研究。在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重点训练的写作技巧,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研究这一写作技巧的实质、意义和具体的应用方法。如在上例微点写作中,笔者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结合课文深入研究什么是“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应用这一手法有哪些具体要求。这些内容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已分析过,在写作要求中也有所提示,但教师还是要让学生再想一想、理一理,使学生形成对这一写作手法的系统认识。
第三步:动笔设计和写作。主要是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要求选定主题和材料,确定立意和观点,思考所用写作技巧,然后动笔写作。这一步,笔者主要安排学生在课后与其他作业练习一起认真完成。
第四步:进行批阅与评析。对待学生的微点写作,教师也必须像对大作文一样认真批阅和评析,先根据布置的微点写作设计具体的习作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既要关注写作的基本要求,也要突出对所训练的写作技巧应用的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写作技巧。因此,微点写作没有通用的评价标准,每次微点写作都必须根据训练的重点制定具体的标准。如上例“夹叙夹议”的微点写作,笔者确定了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选材恰当、话语通顺、叙事清晰明了、议论基于叙事、议论言之有理、议论简明扼要这八条评价标准,既全面关注,又突出“夹叙夹议”手法的应用。教师要对照评价标准,认真批阅、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的习作,特别是要仔细分析学生在应用写作技巧上的亮点和问题。在批阅之后,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选一些学生的习作做范例,着重评析习作中写作技巧的应用。
三、从小点到大点
微点的选择不是盲目的,每个微点都是为单元写作任务服务的。所以,在确定单元写作任务后,教者要思考和调查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时需要哪些帮助,从单元哪篇课文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帮助,再将它提炼出来,先行训练。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紧扣初一新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新校园,了解新老师、新同学。由于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景类的文学作品,所以设计第一单元的写作任务是“介绍九月的新校园”:进入新校园,开启了初中新生活,能描绘出你眼中的新校园吗?请你用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组合,图文并茂地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将个人作品上传至在线图文平台,和小学老师、昔日的同学分享你的新校园生活。
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要阅读教材、仔细观察、筛选信息、尝试拍摄、选择搭配、斟酌用语……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校园这么大,拍摄哪些景点更合适?从什么角度拍摄,能更好地展现校园风貌?用这个语句来形容我拍摄的景点合不合适?
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一些写景抒情的写作知识,还会涉猎构图、音乐鉴赏、视频剪辑等专业知识。虽然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学生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试错、探索、领悟、合作、分享、反思,逐渐学会了学习,提升了综合能力。
每一课找到“微点”启发后,教师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先行训练。如朱自清的《春》中选了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特色图景来展现春的魅力,教师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最能展现新校园特色的几幅画面。所有训练的点都是为最终完成写作任务“介绍九月的新校园”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