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在光影中流转 书香在乐学中创造
作者: 黄聆月 陆素华
【摘 要】 学校应致力于特色阅读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文化环境,引领师生在“悦读”中感受,在“早读”中体悟,在“约读”中同行,在“读写”中进步,在“乐读”中成长。
【关键词】 阅读活动 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
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学校教育集团城西小学校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家庭广泛存在着隔代抚养、外来务工人员多等情况。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城西学校教育集团城西小学校区通过“光影阅读”活动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教育。“用书香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用阅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和师生的可持续性成长”是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所追求的愿景。“光影阅读”活动给城西的孩子们带来了自信与成长:“光”是点亮童心的明灯,也是孩子绽放的光亮;“影”是“光”照的背面,也是阅读留在孩子身心的印记;“阅读”是读经典,引导自身前行的一种方式。“光”“影”“阅读”千变万化——我们用“阅读”培根铸魂,我们用“影”记录成长,我们和“光”一起发亮。
一、“悦读”——方寸之间是书香
学校非常重视书香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学校的文化墙壁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还张贴了许多关于阅读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读书的价值。每一间教室内都设置了图书角,配备了各种书籍,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角阅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级读书角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读书的便利,让阅读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支持阅读活动的开展。例如,每天早晨,学生放下书包后便立即进入早读状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鼓励师生共读,学校将每天中午固定为班级沉浸式全科阅读时间,让学生养成每日坚持阅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沉浸式阅读的乐趣。教师通过集体教研,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目单和导读课教案,开发了一批优质的学习资源并形成了一套高质量的教学工具。
为了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学校定期举办各类阅读展示和评比活动。学生通过好书推介、绘制故事情节图、制作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和教师读书分享交流会,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家长们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则通过读书分享交流会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通过环境的打造、制度的支持和活动的开展,学校营造了一个书香满校园的文化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书香的陪伴下成长。
二、“早读”——一日之计在于晨
学校秉承“人人出彩”的理念,特别重视学生早读习惯的养成。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便放下书包,立即以挺拔的姿态和响亮的声音开启一天的学习之旅。为了打造良好的早读环境,学校精心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早读空间,在每个教室内的读书角摆放了丰富的书籍,还布置了激励学生读书的名人名言和美丽的书画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书香和文化氛围的早读环境。
除此之外,学校还推行了多项支持早读的制度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早读时间内充分投入阅读。每天早读时,教师会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经典名篇,并带领他们大声朗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欣赏文章中的诗意美和作者的灵感,还能通过大声朗读将这些美好展现出来,使阅读更加高效。在早读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得以融合,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学校还定期举办早读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激发了他们对阅读的热爱。每次展示活动后,学校都会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使早读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良好的早读环境和制度的支持下,学生每天早晨都能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开始一天的学习。他们通过早读不仅丰富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约读”——与人共读有远方
1.亲子相约。书山有路,父母为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支持。每学期的亲子共读活动丰富多彩,各班级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与孩子们一起读好书,好读书,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2.师生相约。书香浸润班级,更芬芳了校园。每天午餐后到下午第一节课前为班级沉浸式全科阅读时间。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师生共读便发生了。各个班级都是一个阅读共同体,教师通过集体教研,研讨出适合本学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书目,并设计出导读课教案、导读单和系列主题活动。教师可以轻松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也能快速掌握阅读策略和方法,爱上阅读,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3.教师相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历程中,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学校定期举办教师读书分享交流会,提升教师素养,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教师把近期所看、所想、所悟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及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四、“读写”——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校秉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午间阅读时,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采用多种方法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圈点勾画,用符号记录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还要在文章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评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写环境,学校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读写角。每间教室内都设置了读写台,配备了丰富的文具和阅读材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读写活动。此外,学校还在走廊和图书馆内布置了读写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读写成果,让他们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不断进步。学校的文化墙上也张贴了许多学生优秀的读写作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学校还定期组织各种读写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成果。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好书推介、绘制故事情节图、制作人物关系思维导图、为文章配插画、制作手抄报和录制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创作型阅读成果。每次展示活动后,学校都会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学生更加注重读写结合。
在学校特色阅读、环境打造和丰富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在读写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培养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育目标。学校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读写教育,让学生在书香校园中不断成长,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五、“乐读”——书生少年翩翩来
书生少年翩翩来,光影平台展风采。以光影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用光影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这一连续且长期的阅读历程旨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度阅读,真正尝试与文本深度对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主题阅读。结合教材推荐延伸阅读内容,并合理编排到具体年级和学期,利用晨诵、午读、暮省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2.影视欣赏。建立影视阅读资源库,匹配文本资源库主题,并将其合理分散到具体年级和学期;组织学生定期观影,进行动态阅读。
3.深度探讨。阅读教学指导课引领学生在教师指导、同伴互助、自主探究中释疑解惑,深度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多种形式的对话。
(1)阅读指导促理解。阅读教学指导课可涵盖如下课型: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交流评论课、读写迁移课、读书汇报课等。
(2)寻访课程促领悟。根据不同阅读素材以及学生在静态阅读和动态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设计不同的寻访路线,组织学生采访老红军,实地参观家乡名企、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真知。
(3)借助网络扩资源。鼓励学生在遇到不能领悟、不能理解的内容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分享促提升。
4.创作演绎。在前期阅读基础之上,学校运用一切可运用的光影形式展现阅读成果。具体形式归类如下:
(1)艺术创作,如皮影戏、锡纸作品,以及其他平面、立体艺术作品等。
(2)舞台展演,如《经典咏流传》《一本好书》《古诗词大会》主题演出,以及课本剧大赛、学生辩论赛、主题沙龙等。
(3)荧屏展现,如微电影拍摄、电视节目录制(校园电视台以及与区电视台相关栏目合作开发)、视频网络日志等。
(4)媒体亮相,如各级新闻媒体宣传、自媒体推广等。
为了提高阅读成果的质量,学校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校级社团:中文话剧社、英文戏剧社、传统戏曲社、影剧创作社、光影小记者团、光影诗画社、舞蹈社团、武术社团等。

5.多元评价。对学生阅读成果展示进行评价,每人一本评价本,积累“大拇指印章”。这些印章可以换取相应权限,如推荐共读一本好书、领读之星、选择阅读展示形式等。
以光影之钥开启阅读之门,以阅读之思点亮乐学之情。我们希望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扫除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心理障碍,将更多的教师、学生、家庭引入其中,为师生提供更有趣的心灵享受,为生命提供更丰富的养料,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助力,为全校师生的美好生活点亮一盏盏阅读的“心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学校教育集团城西小学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