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学生演唱中音准能力的方法探究
作者: 郑宇灿 黄燕君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演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音乐形式,对激发音乐兴趣,发展核心素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等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音准是演唱中一个重要元素,如何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文章针对班级课堂教学以及合唱团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有关音准培养的方法进行重点阐述,以期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艺术素养,以供相关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音准能力
提高学生演唱中的音准能力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不仅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演唱效果,更决定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和高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合唱团训练中,学生都普遍存在音不准的现象,特别是乡村小学,由于学生家庭不够重视,又缺少去校外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学习音乐的条件,学生整体音乐素质不高,这个问题也尤为突出。本研究针对这样的问题,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和合唱训练进行不断探索,梳理并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班级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演唱中音准能力的方法
(一)养成挥拍视唱的习惯
1. 低年级唱主干音
好的习惯要从学生学习音乐开始培养,并且要不断巩固,音乐教师可以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在唱歌时加上挥拍视唱的环节。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还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简谱,这时可以采用只演唱一部分主干音。或者与教师接力演唱简谱中的一些长音或简单小节的方式进行视唱,如二年级下册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方框处为学生视唱部分)。
<D:\杂志\课堂内外教师版\1课堂内外教师版(小学教研)\课堂内外教师版(小学教研)2024.03\122-1.jpg>
2. 中高年级唱全曲
当学生年级增高或已经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时,他们就可以尝试全曲视唱。音乐教师可以每月或学期选择一首符合学情的简谱要求学生全曲视唱。如三年级的《草原上》;四年级的《我们大家跳起来》;五年级的《铃儿响叮当》;六年级的《龙的传人》都很适合全曲视唱。当学生的视唱能力提高后,对他们的音高音准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运用手势、图像视觉感知音高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抽象性的歌唱技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缺少音高概念,音准能力不强。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已经发现,如果有效运用柯尔文手势和音高旋律线将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1. 柯尔文手势的运用分析
柯尔文手势采取首调唱名法,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手势动作,引导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各音级之间的音高关系,调式音级倾向,帮助学生唱准音高、准确歌唱。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先掌握“do mi sol”三个主干音的柯尔文手势,并能在歌曲演唱中一边唱一边做出来。对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七个柯尔文手势的动作,并能够完整演唱C大调音阶并作出手势。通过一二年级的训练之后,学生对音乐中的主干音以及C大调音阶有了初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这时可以锻炼高年级学生根据教师所做的柯尔文手势直接演唱或者听音做出科尔文手势,学生能够听音判断出音高时自然也能将音唱准。
2. 音高旋律线的运用分析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难免会碰见一些无法依靠语言进行表述的旋律,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形象、生动和直观的音高旋律线来展开教学,如此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样一些小线条可以较好地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不仅能使学生注意到音乐旋律的进行状态,还可以促进他们掌握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快慢动态。当他们对一首歌曲的整体音高有概念之后,演唱会更加准确。
这个方法很适用于一些旋律相似的乐句,如三年级下册一单元的欣赏歌曲《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学生根据音乐在书上画出音高旋律线,当学生画完之后,就能够对旋律高低有了基本的了解,从而有助于跟随音频准确地演唱歌曲;又如人音版三年级下册二单元歌曲《摇船调》,歌曲的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旋律相似,在演唱时容易混淆,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用纸笔或者在空中根据歌谱绘画旋律线,通过画旋律图形谱发现音乐走向的不同,学生再次演唱时就唱对了音准。
(三)开展音高听辨游戏提升兴趣
1. 农场小动物游戏介绍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让他们模仿小动物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模拟一个农场的环境,并将三种小动物的叫声以节奏型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教师按一定比例将学生分成三组,要求学生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例:
小狗:2/4 汪 — | 汪 — | 汪 — | 汪 — ||
小猫:2/4 喵 喵 | 喵 喵 | 喵 喵 | 喵 喵 ||
小鸭:2/4 嘎嘎 嘎嘎 | 嘎嘎 嘎嘎 | 嘎嘎 嘎嘎 | 嘎嘎 嘎嘎 ||
在学生很稳定地合作完成节奏之后,再将节奏带上简单的单音进行训练。值得提醒的是,在学生合唱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互相聆听其他小动物的声音,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1=F
小狗:2/4 5 — | 5 — | 5 — | 5 — ||
汪 — | 汪 — | 汪 — | 汪 — ||
小猫:2/4 3 3 | 3 3 | 3 3 | 3 3 ||
喵 喵 | 喵 喵 | 喵 喵 | 喵 喵 ||
小鸭:2/4 1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
嘎嘎 嘎嘎 | 嘎嘎 嘎嘎 | 嘎嘎 嘎嘎 | 嘎嘎 嘎嘎 ||
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决定加入的音高,低年级学生建议只唱准节奏,中段学生可以分成两小组加上三度或者五度音程进行演唱,高段的学生可以尝试以三度为基础的三声部练习。
2. 记住你的名字游戏介绍
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小字一组的abcdefg其中的一些音来取名。教师演唱一段歌谣后,随机弹奏钢琴单音,被点到名字的小组要及时起立,并演唱。利用这个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力,又可以训练他们对音乐的听辨能力,提高音高音准。例:
1=C 2/4
5 5 5 3 | 1 1 1 | X — ||(X为随机演奏的音)
现 在 我 要 | 点 名 啦
3. 音乐步伐游戏介绍
由于音乐是一种看不见、听得见的事物。为了将学生音乐听力方面的能力外显出来,教师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教师将先创编几段音乐,如:
【例1】 1=C 2/4
1 2 3 | 4 5 6 7 | 1 — ||
【例2】 1=C 2/4
1 7 6 | 5 4 3 2 | 1 — ||
【例3】 1=C 2/4
1 3 3 | 2 4 4 | 3 1 1 | 1 — ||
教师要求当学生听到例1时跟随音乐起立,如果学生能力不错,可以用LA模唱教师弹奏的旋律。当学生听到例2时,跟随音乐坐下并模唱,当学生听到例3时原地转一圈。其中例1可以替换成其他的上行旋律,例2可以替换成下行旋律,例3可以替换成波浪形旋律。当学生能听音乐、会听音乐之后,再要求学生模唱,这样音高音准的提升很快。
二、合唱团训练中提高小学生演唱中音准能力的方法
音准是合唱团的“灵魂”,对一个合唱团而言,在演唱曲子时做到音色优美、节奏准确、速度统一等元素之前,最先解决的就是音准问题。合唱团的训练又与班级教学有所不同,本文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建立固定音高概念
1. 唱准音阶找音高。在观摩外国合唱团时,教师发现指挥不需要钢琴来固定音高,而是手拿音叉,敲击一下以此来固定音高。所以在每次开课学生进入合唱教室前,教师可以让他们直接唱出小字一组a的音高,并表扬唱得最准确的几个学生。在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标准音a1之后,便让他们根据音程关系唱出C大调的音阶。那么对比较成熟的合唱团,建议除了演唱大调的音阶以外,另一个声部还可以练习同主音的小调音阶,培养和声感。长此以往,学生对音高就有了一个固定的概念,在演唱一些初级C大调的合唱曲时,基本能做到不需要钢琴单音辅助也能唱准。
2. 借助手势找音高
在低段合唱团的训练中,教师通常会让他们分声部演唱一些三度的二分音符。在演唱简谱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成高低声部用手做出要唱音的柯尔文手势,学生通过视觉能够感知到与对方声部的音高不同,从而提前做好演唱准备。
3. 课堂乐器找音高
很多学校的合唱团常常是一个教师担任教学,难免导致指挥无法在和合唱的同时带领学生找到高低声部的音准。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比如,课堂小乐器口风琴,让学生课下利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和声部分,这样做,一是达到了识谱的训练,二是可以稳定音高旋律;也可以在初次合唱时,选两三位学生吹奏不同声部的某些关键音,带领大家找到音准后,渐渐地再去掉口风琴,这个方法同样也很适用于班级课堂教学。
(二)调整学生状态
在合唱团训练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演唱的音准高低还受到演唱状态的影响。如学生情绪低落、没有进行发声练习、演唱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时就可能造成音准偏低的现象;在学生情绪激动或从高音过渡到低音区没有及时调整状态时可能造成音准偏高的现象。那么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学生合唱前应该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热身操调整状态
每次队员们发声之前,教师可以找一些有节奏感的音乐,做一组简单的热身操或口部操,做完之后再进行发声练习,以起到放松的作用,这有利于调整队员良好的演唱状态。
2. 高音区稳定共鸣
在日常的发声练习中,学生可能会从低往高音练习,但这样队员唱到高音时就会出现嗓子紧、真声过多、音准偏低的问题。所以合唱团中的发声练习一般从小字二组的d2开始往下练习。但对初级的合唱团,建议在高音区停留多一点,让队员用循环呼吸的方式将一个音唱2—4个八拍,这样能很好地让队员找到统一的声音以及头腔共鸣的状态,并且教师也应该走进合唱团去聆听,了解每个队员的声音状态和音准。在高音区找好共鸣之后,再往下演唱就顺利很多,低音过渡时,教师不用做太多引导,只需让学生找到胸腔共鸣的状态自然演唱即可。
3. 小方法用好气息
很多时候,高音唱不准都是气息支撑不够,合唱团前期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用气息的习惯,使其在演唱时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前平举感受气息,注意在呼吸训练时站得分开一点,双手前平举,然后进行呼吸训练。此时如果学生是用胸腔吸气手就会上下晃动,用腰腹吸气则反之。
三、结语
音乐教育是美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如何有效、科学地让学生学习音乐、解决音乐中出现的问题是值得一线音乐教师思考和探究的。教师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既可以避免学习音乐的“成人化”,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又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音高音准,从而大幅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璇. 动手学音乐看图识音准:巧用科尔文手势和图形谱提高低年级小学生音准能力[J]. 戏剧之家,2020(18):89.
[2] 罗红萍. 探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关音准培养的路径[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一[C].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2022:3.
[3] 郑忻怡.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A]∥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 2022智慧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南城小学校,2022:5.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