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作者: 龚平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开展智力教育,还要注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因此,文章主要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进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
语言表达指的是学生通过语言的形式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还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这一问题,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手段,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包含十分丰富的知识内容,范围相对而言也比较广泛。在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点,导致学生可能会对后续的学习失去信心,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及时说出自己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提高学生开展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会给学生布置大量书面作业,想要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是这种教学形式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压力,增加学生的负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丰富有趣的语言进行描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欲望。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增加教学负担,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语言表达艺术
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地说话,而是要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艺术。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沟通和交流的质量。但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可以发现,由于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所以他们虽然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但也只是局限在表达个人需求上。他们无法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语言缺少灵活性。大部分学生缺少生活阅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导致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缺少艺术。
(二)学生的语言词汇匮乏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缺少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导致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存在语言词汇匮乏的情况,无法使用新颖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表达的内容还会引起误会,或者是只能使用生硬的词语进行表达,缺少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进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用词单一、词语重复率比较高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只使用教材内容,没有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符合,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意识,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原则
(一)兴趣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始终坚持兴趣原则。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在理解事物的过程中仍旧处于表面状态,外表新鲜有趣的事物更加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由此可见,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住这一原则,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以生为本原则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创设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或者是不知道应该运用怎样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缺少词语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尤其是在生字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读音和字形,还要了解生字的含义,能够使用生字进行组词。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素材。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相关的素材。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生字和生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顺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针对文章中出现的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植物种子的特征,加深学生对相关词语和生字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素材。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描写手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文章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
(二)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很难有效约束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保证学生具备学习兴趣,才能主动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想法,要采用合适的语言去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表达活动中,愿意主动进行表达,这样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是十分重要的技能,是人与人进行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让学生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以及景色,结合生活教育素材,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习作任务“小小动物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动物园的视频,带领学生一起仔细地观察这些动物,寻找这些动物身上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其他学生来猜一猜该学生描述的是什么动物。通过这种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进行表达,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创设口语交际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板块,创办和完善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表达,不仅可以顺利实现与其他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时,可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素,组织学生开展说话训练,说一说自己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可以根据其他学生的名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其中的寓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从而顺利开展了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发展。
(四)组织开展家校合作教学
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家庭环境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因此,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教学,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只有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双方之间互相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发展。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同时也要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价值。这样才能确保家长可以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充足的保证。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本身比较有限,教师无法长时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口语交际课后练习中,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口语训练。长此以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坐井观天》这节课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放学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家长讲述这个故事,或者是和家长进行分角色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积极地鼓励和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的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引导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是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书面表达与写作的难度也会逐渐提升。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书面表达主要包括看图说话、写日记、写作文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开展书面表达写作教学,为学生传授写作知识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要点。确保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做到语言流畅和主题鲜明,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在现代教育教学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教育,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分析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从多个角度出发,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顺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科幻画报,2021(05):240+242.
[2] 王思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 新智慧,2020(08):137.
[3] 李红梅,朱玉忠. 巧搭学习支架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麻雀》教学实践与思考[J]. 阅读,2021(ZD):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