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研究
作者: 卢学芬摘 要: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数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由于数学知识是抽象性知识,因此在遇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解题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文章将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一)应用题教学方法陈旧
以往在开展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应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但存在一些弊端,如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虽然理论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学生对语言的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对词汇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别,因此在这种理论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太注重教授学生学法,就会导致课堂上,教师讲得很卖力,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应用题教学缺乏互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学方式相对单一,造成应用题教学缺乏互动,应用题教学效果不明显。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一般可以通过讲解应用题的题目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但这只是对知识的简单讲解。而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不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也不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答策略。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应用丰富多样、积极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以此改善学生的解题水平和技巧,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游戏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改善课堂环境,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然而,在具体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上,教师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环节,使学生在被动的条件下学习,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比如,教师在教授除法应用题时,只是让学生根据算式进行解答,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尽管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中的算式进行讲解,并没有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进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缺乏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正确的解题教学步骤,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但是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严格限制。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和理解,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从而掌握解题规律。但很多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仅仅关注了题目本身,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这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但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采用直接告诉答案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阻碍了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
(五)未能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但是,实际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着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问题。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题目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习效率低下。
(六)不注重解题过程
有些教师在实际的应用题教学中,往往不注重解题过程,一味强调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忽视了解题过程中学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有些教师主要围绕应用题中的算术计算进行教学,虽然这部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应用题,但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
(一)注重引导,激发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掌握解题思路。
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在教授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之前,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将应用题中的主要内容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应用题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在讲解完应用题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解答。
例如,在“求长方形面积”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供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果某个学生有了解题思路之后,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验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借鉴回答问题学生的解题思路,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解题思路。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解答,然后将解答结果与教师的答案进行比较。在比较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解答题目。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80千米的两个城市骑摩托车出发去某地,甲在乙后面,甲每小时骑80千米,乙每小时骑45千米,若甲比乙早30分出发,问甲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可以追上乙?在解题之前,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解析,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读懂了题干之后,学生就能够顺藤摸瓜,从而算出正确答案,而且以后对于同类型的题就会举一反三了。
(三)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主要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真正的题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课堂上,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多做实践操作活动,从而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持续发展。
例如,在进行“时间与计量”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时钟,然后带着这个时钟到学校里找朋友,看一看走路用了多少时间。这种实践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概念,激发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
(四)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例如,在《植树问题》这一课中,教师应当注意选择小组合作讨论的策略,引导学生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小组合作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五)鼓励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特别是在遇到应用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思考。如果学生遇到应用题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行解答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教学经验进行引导,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所在。比如,三四年级的同学一起买笔,三年级有48人需要买笔,每人买2支;四年级每人买3支,但是四年级买的笔数和三年级一样多,那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买笔?这样的题目不仅有效地联系了生活实际,也充分地体现了应用题的真正意义,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得到知识的升华。教师通过这种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组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带到情境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时间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关于时间的图片,并让学生组成小组,组员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时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关于时间的活动。如,可以让学生找出一天中他们最喜欢的时间并制作成卡片,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做的卡片,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最喜欢的时间,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时间的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在教学“比例”时,可以让学生参加拼图和“找规律”等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七)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锻炼,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的学科。在这一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对应用题的教学与求解是贯穿课程始终的,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的传授,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而且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效率。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应用题解题策略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进而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在小学应用题阶梯策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式与策略,又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必须对解题思想的教学与训练给予足够重视。
例如,一个学校三年级有三个班级,一班有40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36人,请问三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个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来解答:(40+44+36)÷3=40。当学生做完题目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开动大脑,寻找其他解法。如以三班的人数为基数,再运用基数求法计算平均数。透过多元的教学思想,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解题方法,还可以体验到解题的乐趣。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课堂上,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质。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帮助学生感受到不同类型应用题的差异之处。对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应用题,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分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具体题目展开交流探讨,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理论,运用“转化思想”等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点。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等。
参考文献:
[1] 高民,邵瑞珍. 知识向技能转化的影响因素[J]. 应用心理学,1997(01):40-46.
[2] 冯利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J]. 读写算,2022(33):123-125.
[3] 牛亚飞. 从生活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7):149-151.
[4] 王彩芳. 阅读与思考融入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策略研究[J]. 智力,2021(25):65-66.
[5] 丁翠琴.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探析[J]. 新课程,2021(20):129.
[6] 刘丽丽. 拓展思维,强化实践: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教学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2):96.
[7] 李省三. 解决问题讲究策略: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为例[J]. 安徽教育科研,2020(19):69-70+8.
[8] 谢少明. 试论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教学的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0):156.
[9] 胡国斌. 变式练习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 小学时代,2019(29):45-46.
[10] 葛伟. 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途径初探[A]∥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2023年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 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中心学校,2023:3.
(责任编辑:郑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