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途径研究
作者: 李琳摘 要: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是培养民族文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民乐欣赏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为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阶段学生民族音乐欣赏活动开展的必要性,探讨了小学阶段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乐欣赏;小学音乐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客观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民族音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民族音乐,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把它作为一个主题来引导他们。这样学生可以体验到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并且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艺术形式。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重要时期,民乐欣赏活动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能够在愉悦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民乐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民族特色鲜明、旋律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作品,如《我爱你中国》《黄河大合唱》等。在进行民乐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曲目进行欣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
通过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音乐作品之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并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总之,小学阶段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效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二)是拓展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而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艺术形式。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民族音乐知识。因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包含多种音乐形式,如戏曲、民歌、民间乐曲和说唱音乐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二胡协奏曲”时,教师可以结合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进行教学。在讲解该作品时,首先,教师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其次,教师在学生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演唱;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演奏一段乐曲。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二胡艺术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由此可见,开展民乐欣赏活动,能够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
(三)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
1. 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民,生活习俗和文化习俗存在差异,也使我国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文化。因此学校开展民乐欣赏活动,能够使小学生认识到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的音乐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观念。
2.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小学音乐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满足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例如,通过民乐欣赏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乐器及其演奏方法、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背景下的音乐风格、不同地域风格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从而加强了学生对音乐艺术文化知识的理解。
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民族音乐欣赏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及其表现形式。
二、小学音乐课堂民族文化传承现状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不可否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音乐课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授学生一些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而对一些民族音乐则鲜有涉及。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认为学生只要学习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就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这就使部分小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在学生心中地位的提升。
(二)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够
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了解不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唱几首流行歌曲,但不知道这些歌曲都是由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乐曲改编而成的。学生还经常听到父母在家中播放一些老歌或者经典乐曲,但对这些乐曲却知之甚少。
(三)教材内容缺乏民族特色
目前,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民乐教材内容缺乏民族特色的现象。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主要介绍了如钢琴、小提琴等,这些乐器以西方乐器为主,而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来源几乎没有涉及,这样的教材内容无法体现出我国的民族特色。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途径
(一)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民族音乐不够了解,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在进行民族音乐欣赏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抗拒心理。对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民族音乐的介绍与欣赏。比如,在教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少数民族的视频片段,如藏族的“锅庄”、苗族的“跳月”等。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这些民族音乐。当学生理解了这些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民族歌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学习
小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对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民族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百鸟朝凤》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百鸟朝凤》这首歌曲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这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演唱本首歌,再对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此时,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百鸟朝凤》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三)演唱与律动教学相结合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跳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演唱与律动相结合,在学生演唱的基础上再进行律动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在教授《羌笛》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唱这首歌,并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还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边唱边跳。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再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印象,又能够让学生在学唱民族歌曲的同时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艺术气息。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演唱民族歌曲时能够更加自信,更好地理解歌曲。
教师还可以将乐器搬到教室里,带领学生一起演奏。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二胡、笛子等乐器演奏出《梅花三弄》的旋律;使用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演奏出《梅花三弄》的旋律;还可以使用葫芦丝、手风琴等乐器演奏出《梅花三弄》的旋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还能够更好地掌握民族音乐文化。
(四)运用多媒体展现民族风情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多媒体展现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孔雀东南飞》这首乐曲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民族舞蹈与乐曲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欣赏舞蹈了解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和故事情节。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史以及乐曲的创作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再如,教学《昭君出塞》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昭君出塞的情景以及音乐创作背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开展专项主题活动,构建音乐文化平台
通过举办特定的民族音乐活动,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民族音乐素养。教师可以利用歌曲、舞蹈、乐器演奏等专项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民乐艺术的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音乐教育开展民族音乐专题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如在《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现场演奏,让学生感受到黄河雄伟壮阔的气势,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了解,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民间歌曲、戏曲等形式的作品,将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如在《黄水谣》《打枣》等民族歌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内容。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乐器之间的互动和配合来感受民乐文化。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听音,辨别出二胡、琵琶、笛子和笙等乐器的音色,然后让学生通过模仿演奏这些乐器来感受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对民乐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感受不同民族乐曲所包含的情感特点。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精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一是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民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二是选择能够体现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三是组织学生进行民族乐器演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四是组织民族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乐器。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能够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小学音乐教师在组织民族音乐欣赏活动时,还应该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以小学生为中心;二是以本土民族乐器为基础;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和感悟能力,促进他们对中国民族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之情,从而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 马克实. 民族音乐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 戏剧之家,2023(09):103-105.
[2] 曹继强. 基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初中音乐教学探索[J]. 华夏教师,2023(25):86-88.
[3] 韩明萍.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J]. 中国民族博览,2023(12):147-149.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