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际语境展开作文教学的方法探究

作者: 黄玲

摘  要: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要以交际语境为背景,以作者和读者的语篇交流为目的,以作者角色和读者意识结合的语篇内容为基础,构筑高效的写作机制。教师要从素材积累、写作能力、发展写作思维这三个角度入手,将交际语境融入写作教学中。在素材积累方面,要让学生记录对话、观察动作、写下体验,记录真实生活。在写作能力方面,要引导学生选择表达方式,学会详略取舍,描摹景物变化。在写作思维发展方面,要指导学生调整结构、个性描写、输出情感。上述教学活动都要建立在交际语境下,让学生参与完成真实交际情境下的写作任务,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关键词:交际语境;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交际语境指的是交际主体从事言语交际活动时的具体情境。李海林教授在《论真实的作文》中提到写作要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下交际。由此可见,基于儿童交际语境,设计写作活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构筑一个真实的写作场景,设置真实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积累素材,运用语言材料创作,发展写作思维能力,在创作中实现真正的交际意图。如此教学,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写作综合素养。

一、基于交际语境展开作文教学的原因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直接灌输写作知识。学生很难在作文意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交际语境设计写作教学活动,则能给学生构筑拟真的场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写作知识融入教学情境中,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提升其情境意识,进而优化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设计交际语境对写作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交际语境展开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指向真实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1. 记录对话俚语,生动语言。交际语境写作可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写作活动建立起联系,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教师要指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他们参与实践、观察生活、畅谈感受,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创作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设置某些主题,引导学生参与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他们可以和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对话,并在此过程中记录下对话俚语,在写作时也能展现丰富的语言。

例如,在教学《那次玩得真高兴》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实践情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游戏活动中。但和一般的游戏不同的是,学生要注意观察彼此的语言特点,并进行记录。教师还提出了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记录:“虽然题目是《那次玩得真高兴》,但是,每一个人的初始情感都是‘高兴’吗,有没有一开始不开心,后来变开心的呢?每一个人开心的程度是不是不一样呢?在语言呈现上,有什么不同?不同人的性格,在语言上是否有投射?有的人说话文雅,有的人说话俚俗,你能观察到这些不同,并将它们写下来吗?”

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在塑造人物时,容易给人单薄、不真实的感觉。教师若能创设交际语境,指导他们参与生活实践,则能让他们丰富生活经历,得到经验,从而达到和读者交流的目的。

2. 观察动作特点,凸显性格。部分学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没有写出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基于交际语境,组织他们参与观察生活的活动,细细揣摩人物的动作,并试着猜测其动作展现了哪些性格,将这些写入作品,人物形象就更丰满。

例如,在创作《形形色色的人》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观察生活,角色扮演”的交际活动。该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要观察生活,看看不同职业、性格、性别的人,在动作行为上有什么不同。第二环节是角色扮演,他们要演绎同一主题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并分辨他们的差异点。第三环节则将交流所得记录下来,创作各具特色的人物。如一名学生用“大手一挥,又白送了顾客几个栗子”等词句,展现其豪爽的性格。

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这种活动能将学生带入交际语境,让他们交流观察结果,揣摩并分析动作和性格的关系,从而积累更多写作素材。

3. 调动心理体验,烘托主题。畅谈感受也是创设交际语境时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围绕某些主题,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讨论,说说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故事,当时自己的心理感受是什么。这样也能帮助他们挖掘符合主题的写作素材。

例如,创作《我的植物朋友》时,部分学生只是细化描写了植物的特点,没有将自己的内心体验融入进去,无法突出“朋友”这个特点。对此,教师设计了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两种不同形式的交流中。情境一是作为种植者的身份,和其他人交流,说说自己在培育植物时遇到了什么困扰,如何解决,怎样和植物建立情感,成为朋友。情境二是想象自己是植物,说说自己在遇到主人后的内心感受,主人的呵护照料,让自己产生了哪些情感。

在畅谈感受中,学生既是听众,也是表达者,故此,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对方想要了解什么。这样,他们在写作中也能选择一些切合主题,且符合读者意识的写作素材,引发读者共鸣。

(二)聚焦学科要素,提升写作能力

1. 基于人物需要,选择表达方式。教师要注意交际语境的效率,避免学生的交流讨论漫无边际,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设定交际的主要方向,设定主问题,然后结合该问题层层深入地设置小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交际更为高效。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处于何种状态,其内心感受如何,并选择符合其特点的表达方式,继而写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例如,《神奇的探险之旅》一文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力,设计一些和自己真实生活反差较大的人物。为了让学生了解读者希望看到怎样的人物,这些人物的真实状态是怎样的,教师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扮演探险旅行中的不同角色,思考其学历背景、性格特点、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特点,揣摩用什么表达方式更好。如一名学生选择扮演的是一名博士的形象。他觉得一般读者可能会认为博士都是老学究,说话很古板,他们看厌了这样的角色,所以,如果能设计一个专业过硬,同时又活泼、善言的博士,会更吸引读者。

学生可以扮演作品中的人物,体会其内心感受。这样有助于他们进入交际情境,方便构思更符合人物需要的细节内容。

2. 指向详略取舍,做到点面结合。在收集素材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择调整详略,做到点面结合。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读者,思考自己想要了解什么,不想了解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作,在写作时就能做到点面结合。

例如,要写好《多彩的活动》,学生必须掌握如何点面结合、详略有序地描写。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实践中,思考自己作为一个没有到现场的读者,希望看到怎样的场景,如何写才能将参与者的真情实感,传递给读者。如,有一名学生认为:“作为读者,我想了解整个活动现场的气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要添加一些整体性的描写,展现赛场的整体状态。”还有一名学生认为:“我认为除了整体状态以外,读者还想知道活动中重要的片段。所以还应该用细节描写的方式,展现某些精彩的点,让读者如同亲眼看见一样。”

在交际语境下,学生更有代入感,这样他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读者的内心需求。在选择详略时,他们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

3. 结合故事背景,描摹景物变化。部分学生将描摹景物变化看成文章中可有可无的部分。但是如果能深入交际情境讨论,他们就会发现,景物变化能促使当事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还有推进故事情节的效果。所以,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促使他们思考如何结合故事背景描写景物。

例如,《神奇的探险之旅》一文不仅需要学生写出离奇的探险经历,还需要他们展现和都市生活迥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探险者,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思考环境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如,有一名学生认为:“在探险中,如果周围的景色很优美,那么人们可能会放松警惕。这时候可以转换情节,写危险来临,人们却毫不知情。如此写能制造紧张感,也是读者希望看到的内容。”

学生可以讨论在不同的场景下,情节会如何变化,当事人的心情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了交际语境,他们的探讨更有代入感,这有助于他们细致描绘景物。

(三)指导自由表达,发展写作思维

1. 逆向切入,调整行文结构。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较弱,需要借助具体事物引导启发,才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设置交际语境的好处是给学生构筑真实具体的交际情境,他们能在自由表达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如何采用逆向切入的方式,调整文章结构,写出有新意的作品。

例如,一名学生在创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时,选择了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文章的前半部分写了不少自己调皮捣蛋的事情,然后写经过某些变故,慢慢学会长大。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想想自己是读者,在读到前半部分时会产生什么想法,是否有阅读下去的兴趣。此后思考如何运用逆向思维,找到更新颖的切入角度,优化结构。基于交际语境,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他认为如果直接按照时间顺序写,前面的铺垫太多,无法让读者感受到“长大”,所以他们会失去兴趣。故此,他想到了从中间切入的方法,先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后引导读者思考,这种变化是因为什么。此后再叙述以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

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是学生的思维缺乏条理性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能构筑互动交流的平台,将有助于他们深入探讨,完善作品的行文结构。

2. 转换视角,描摹个性细节。在交际语境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视角,看看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在创作《故事新编》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海的女儿》等故事,并想象自己是一个挑剔的读者,对本文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然后试着调整视角,转换到作者视角,试着弥补这些问题。如,有学生认为:“看到小美人鱼如此忍让,我觉得心里很难受,我希望看到一个敢爱敢恨的小美人鱼。”于是,在故事新编中,该学生就可以转换视角编写故事。他写了小美人鱼勇敢地向王子表白,并对王子说出了自己为他的付出。王子在得知后,十分感动,最终接受了小美人鱼,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

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创作构思,并看看其他同学是否有更有新意的创作思路。这有助于他们得到启发,转换视角,写出有个性的作品。

3. 以手写心,输出真实情感。部分学生的作品给人空洞感,缺乏真情实感。故此,教师要设置交际语境,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讨论,产生真实体验,揣摩特定角色在此情境下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容易写出真实情感。

例如,在创作《我的心爱之物》时,教师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方法一为“转化读者角度”。学生以读者的身份阅读《珍珠鸟》,说说自己是否体会到了“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感。然后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准确地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在自主写作时,也要考虑读者的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方法二是交互讨论法。学生和同伴交换作品,相互阅读,说说自己是否体会到了作品中的情感,谈谈如果自己来写这篇文章,会如何设计。

交际语境写作比较注重读者角度和交互意识的结合。故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转换视角,想象自己是读者,希望看到怎样的情感输出。然后在此基础上创作,就能写得更感人。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交际语境,将“作者中心”的写作活动转化成“读者中心”的创作活动。这样学生能真正利用文字创作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学习写作,学生能认识到该如何积累素材、调整文字、优化写作思维,能写出满足读者需求,真正实现交际目的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胡琴. 小学语文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践探究[J]. 教师博览,2022(24):41-42.

[2] 马蔷. 交际语境下习作单元教学实践探究: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 语文建设,2021(18):32-35.

[3] 黄秀霞. 交际语境,让习作走向新天地:以《猜猜他是谁》教学为例[J]. 小学语文教学,2019(29):31-32.

[4] 陈明亮. 交际语境下的习作教学课堂重构:以人教版教材“写人”类习作内容为例[J]. 小学语文,2018(05):39-43.

(责任编辑:廖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