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刘宏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践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体验式学习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成为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在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体验的机会。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问题。他们在分析、推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这可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缺乏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引导和培养有关。此外,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和练习,导致一些学生在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吸收度不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的吸收度不高。这可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教师的单向传授有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导致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深入。此外,一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缺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趣,缺乏实际意义,因此对数学课程缺乏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单一和缺乏趣味性有关,以及教师在课堂上未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情。此外,一些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数学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情也是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发现其中的趣味和乐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入有趣的数学问题、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参与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践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式学习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来建构知识。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探索问题、发现规律、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体验式学习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机会和鼓励探索,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知和体验知识,将学习与实际问题解决相融合。这种实践性和情境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体验式学习还强调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学生在体验之后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同时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以下是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特点:
第一,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提供有关学科内容的材料和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经历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第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教学方法,突出学科内容与实际情境的联系。通过学习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此外,体验式学习强调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验、认知和思考方式,因此,体验式学习注重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学习的要求。
第四,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学习,通过实践经验积累知识和技能。通过积极参与体验式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体验式学习注重团队协作,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在团队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相互协作和支持,从而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联系生活案例丰富体验式情境
为了丰富体验式情境,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索和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和日常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和应用场景。
例如,教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设计“绘制某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的学习项目。通过询问学生他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收集相关数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柱状统计图来展示各项运动的受欢迎程度。学生可以使用纸质绘图工具或电子绘图软件来创建统计图,同时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刻度和坐标轴,如何标注数据和标题,以及如何解读统计图的信息。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将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学习如何应用统计学中的概念和技能。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涉及时间和日历的场景,例如制订行程安排、计算活动时间、理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等。学生可以设计一个项目,例如创建一个个人日程表,记录每天的活动安排和时间消耗。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将学习如何读取和解释日历,如何进行时间计算和规划,并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案例,学生可以从自身经验中发现数学的实际应用,提升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的项目设计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深化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创设互动式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除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互动化问题情境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式的问题情境:小明和小红在超市购买了一些水果,他们需要计算购买水果的总价和找零的金额。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元素,如角色扮演、游戏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一些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的角色,另一些学生则扮演顾客的角色,进行实际购物和结账的模拟活动。学生需要根据商品价格、购买数量和支付金额来计算总价和找零。通过这样的互动活动,学生可以将混合运算技巧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混合运算问题。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应用能力。
(三)结合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是促进体验式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可以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有趣的情境。曹冲是一个年幼而聪明的孩子,他在面对称象问题时提出了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法:将大象赶上一艘大船,并观察船身下沉的程度,同时在水面上绘制一条线作为参考。接下来,将大象赶下船,并逐渐往船上装载石头,直到船下沉到之前所画线的位置。最后,通过称量船上的石头,便可以推断出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实用,为解决称象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有趣的方式。这个故事融入了数学的计量单位和重量概念,使学生在趣味的故事情境中对千克和克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并提出与故事相关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一头大象的重量是4000千克,那么它的重量相当于多少克?”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将千克转化为克,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他物体的重量进行转换,并进行相应的计算。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还能提升观察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善于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习惯,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展示一些奇形怪状的玩具、器具、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比如这个物品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观察一些物品,然后让他们讨论、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这个物品的形状是这样的?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五)实施探究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实施探究教学,提升学生兴趣是一种启发性体验式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实验等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实验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形状的多边形模型和相应的面积计算工具,让学生自行计算每个多边形的面积,并观察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从实际计算过程中发现计算面积的规律和方法,并从中探索出计算面积的通用方法;通过建立对比表格,比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点,把握好这几方面数学知识的异同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小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给定的面积计算工具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得分最高者获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将学生置于实践和体验的环境中,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继续探索和完善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成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巧玲.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3(15):90-92.
[2] 夏扣琴.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下旬,2023(05):88-90.
[3] 曹亚妮. 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天津教育,2022(35):87-89.
[4] 朱婉雯. 探讨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之友,2022,36(17):51-52.
[5] 张晶.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家长,2021(03):115-116.
(责任编辑:郑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