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阅读应用情境化教学的探究
作者: 陈思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倡导情境化、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法作为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备受重视。文章探讨了情境化教学法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情境化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化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这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法;语文阅读理解;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构筑主义学习理论
构筑主义学习理论是情境化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基于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交流,在一定情境下主动建构意义。构筑主义学习强调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与情境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情境化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下主动探索、体验、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二)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构筑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阐述了情境对认知活动的重要影响。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情境化的,认知与情境密切相关,离开特定情境就难以理解认知过程。情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社会文化和语言因素等,起着隐性引导和框架作用。个体通过与情境的互动获取信息和经验,进而构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情境化教学能为学生营造真实、丰富的情境,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支持,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情境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可以营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首先,播放一段黄山奇石视频,带领学生欣赏奇石独特的天然造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寻找树木、岩石等天然物体,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看是否能发现神似“黄山奇石”的物体。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奇石作品,如用泥塑、树枝、石头等手工拼凑而成。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平凡的物品赋予新的生命,体会大自然的独特魅力。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渲染,学生更易投入到课文内容中,对文中描述的景物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树和喜鹊》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比如:“课文中描写喜鹊和树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这个问题情境需要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汲取生态环保的智慧。再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那棵树,你希望和喜鹊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树的角度思考,体现情境教学的角色转换,有助于学生对文中描写的树和喜鹊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创设富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主动思维,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设计互动情境
互动情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从而达到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彩虹》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互动情境。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从网络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彩虹”的信息和资料,包括科学知识、历史渊源、艺术作品等。其次,各小组在课堂上分享彩虹知识,相互补充、探讨和交流。在分享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彩虹的感受和理解。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彩虹的美丽,如绘画、书法、诗歌朗诵等,营造生动有趣的艺术气氛。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节,让学生扮演彩虹七种颜色的角色,相互对话、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情境的设计,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提升了合作探究、交流表达的能力,增强了艺术审美能力。
三、情境化教学对小学语文阅读的价值
(一)提高阅读动机和兴趣
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单一枯燥,学生缺乏内在驱动力,对阅读的兴趣较低。而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等形式,将阅读材料与学生生活经历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境化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是一个合作建构的过程。在互动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探究和交流,阅读也不再是个人活动,而是充满乐趣的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多种情境因素的刺激和影响,情境化教学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动机。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策略
情境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策略。阅读习惯和策略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重要条件。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阅读习惯和策略的培养融入具体情境中。情境化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单纯的结果评价。教师可以在阅读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掌握高效阅读策略。长期浸润在真实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今后阅读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促进深层次理解和迁移
情境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和迁移运用。语文阅读理解不应止步于字面理解,更要培养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和迁移应用能力。情境化教学为此创造了良好条件。情境化教学所创设的真实情境往往是开放性的、综合性的,为学生提供了知识迁移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学习的知识可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比如在池塘游览的情境中,学生学习了环保知识,在参观工厂实习时,又可以将这些知识内化为具体的环保行为,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四、小学语文阅读应用情境化教学的建议
(一)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情境化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真实、生动、开放的情境。教师在实施情境化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首先,情境应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符合。真实情境往往更具亲和力,更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比如在阅读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农家乐,或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风貌,从而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其次,情境要体现多样性。教师应该创设多种不同类型的情境,以满足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的需要。教师可以营造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互动情境、艺术情境等,并合理灵活地将它们有机融合,营造丰富多彩的综合情境。不同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不同的感知体验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最后,真实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发展性,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放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质疑和看法,把情境作为思维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真实性和多样性是情境化教学的生命力,教师要重视这两个方面,努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实际、生动活泼、开放包容的情境,为情境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分享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情境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实施时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更有利于促进对知识的内化和深入理解。
首先,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展开互动,以生活化、恰当化的语言交流,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进感情。在情境创设阶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议情境设计,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在情境体验阶段,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同实践探究;在情境反馈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其次,教师要创设条件,组织好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小组合作情境中,学生可以分工协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任务。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学生可以相互对话、相互补充理解。在头脑风暴情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见解,碰撞思维火花。这些互动交流都需要教师予以巧妙设计和精心引导,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最后,教师要注重互动交流的反馈与分享机会。在每个情境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分享感悟和收获,鼓励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充分表达。教师也要反馈和点评学生的分享,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互动交流和反馈分享环节贯通始终,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情境化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保障。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表达、乐于分享,充分发挥互动交流的正面作用。
(三)注重阅读策略的系统化培养
第一,阅读策略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情境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情境创设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获取相关背景知识,培养预习策略;在情境体验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的节奏、方法进行阅读,培养渐进式阅读策略;在情境反馈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培养复习策略。在真实情境的渲染下,阅读策略的培养变得更加自然、高效。
第二,阅读策略的培养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预读、泛读、精读、复习等。然后再逐步培养一些更高级的策略,如提出问题、建构形象、概括主旨、实践应用等。在情境创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策略培养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第三,阅读策略的培养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地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策略。如对阅读能力欠佳的学生,重点培养提纲挈领、归纳概括等宏观策略;对阅读能力尚可的学生,侧重培养细致入微、追本溯源的微观策略;对阅读能力尤佳的学生,更应该培养其批判质疑、发散创新的高阶策略,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
第四,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运用并不断反思、总结和完善所学的阅读策略。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运用阅读策略的体会;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点评,发现彼此的优缺点,互相启发,共同进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必将形成系统化的阅读策略意识和运用能力。总之,要充分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优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分享、注重阅读策略的系统培养。
当然,情境化教学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精心设计情境,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让情境化教学行稳致远,让学生获得丰硕的语文学习成果。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实践,教育者要共同努力,为语文教育事业的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除了注重情境真实性、多样性,重视师生互动交流,系统培养阅读策略外,情境化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在其他方面做好准备和努力。教师要加强课前准备,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情境创设往往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这样才能设计出贴近生活、切合实际的情境。比如在学习某一历史典故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该历史事件,才能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情景再现。此外,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情境营造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择不同的情境类型和创设方式,避免过于生涩抽象或者幼稚低级,真正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优势。
情境化教学法能为学生营造亲身体验的情境,激发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对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情境化教学法贯穿始终,创设综合性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