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育人功能的小学英语作业评价的实践研究
作者: 庄舒婧摘 要: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后的辅助项目,作业布置对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均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必须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再次巩固学习效果,并能够提前预习新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学习的乐趣。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和社会愈加重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也应该不断优化课后作业布置和评价,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不断强化学习能力,并激发学习动力,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意识和观念。
关键词:育人功能;小学英语;作业评价;教学效果
一、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方式落后
评价目标单一为作业评价的常见弊端,教师过分重视智育,对德育、体育、美育及劳育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评价标准的解释性强度不足,人文性与科学性相对缺乏。常规作业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缺乏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等模式。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结果过分关注,如学习效率、作业完成率、学生的作业习惯与态度、进步情况等,此类应试化、终结性评价方式容易造成作业功能出现偏差,无法使布置作业的育人初衷得以实现。
(二)批改形式粗放
既往大部分教师单纯应用对错符号进行简单的判断或者采用“评语+日期标记法”进行评价,此种机械化、粗略化的批改形式无法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效能感或者成就感,即便作业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效率较低且态度不端正。
(三)反馈时间滞后
大部分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作业评价,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教师的反馈,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保证反馈的及时性方能保证作业效益。但现阶段的教师肩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时间有限,无法及时批改作业并给出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作业完成效果,从而容易产生消极怠惰的学习情绪,其对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果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小学英语作业评价的意义
课堂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课后复习对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并加深记忆力意义重大,也有助于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作业内容涵盖面较广,不但需要对已知知识进行复习,还需要对新知识进行预习,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前知晓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独立性,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小学英语作业评价策略与方法
(一)教师加强对作业功能的重视与认识
1. 深入了解作业功效和作用
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教师应该加深对作业效用的认知,重视作业评价,以教育学原理为出发点,合理安排课堂作业及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即为学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练习和活动任务,课外作业即学生依照教师要求于课外实践进行的学习活动。根据空间或时间的不同,作业也可以分为课堂作业、前置性作业及后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以及后置性作业属于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及拓展,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产生直接影响,与学生学习质量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方法、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善和提升其学习体验,增强其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2. 确保充分发挥作业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增强作业评价的功能,发挥作业的育人实效,一是教师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作业评价过程中,家长通过家庭作业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及进展,能够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这个过程有助于改善和加深亲子关系,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对培养新型的育人关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教师要以课堂作业为作业体系的重点以及中心,以课堂作业作为课堂学习评价的工具,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完成效率。三是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配套补充课前作业和课后作业,依照学生掌握程度对作业类型、时长以及顺序、数量等进行动态调整,这样不仅能够使作业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彰显,还不会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防止学生将作业视为学习负担,同时还能够激发其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心理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3. 形成“大作业”的意识与观念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重视打破传统的作业观,致力于重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大作业”观念,推动教学合一、学评同步目标的实现,综合线下评价与线上大数据评价、多元评价与综合评价、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不断创新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以创新守正为原则,以期取得增效减负的效果。
(二)选用合理的评价方式
1. 多元主体评价
教师在作业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教师不应仅作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必须与家长加强交流,学生也需要进行自评反思,在自评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方式提高学习的能动性与主体性,这对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价值。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后作业中精心挑选,并向全班学生展示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主动评价他人作业,从中发现优点和闪光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缺点,更加客观且合理地评价自身,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及时反馈评价
及时反馈对提高作业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了解学生逾期未交作业的原因,对不交作业学生进行教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家校定期沟通渠道,及时通过微信群反馈群体性作业问题,客观反馈学生家庭作业规范情况、完成情况以及订正情况,沟通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3. 分层评价
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育不健全,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或者现象的理解存在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施因材施教,在对小学英语作业进行评价时必须从科学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针对性的作业评价。分层评价的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4. 积分制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量化,如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以及用时等进行作业评价,然后将单次作业评价向多次作业评价转化,通过分数的不断累积,学生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5. 激励化评价
教师中肯的评价能够为学生的进步指引方向。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不可以单纯以对错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而是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以及身心发展过程。教师必须合理选择评价性语言,将语言与符号相融合,拉近师生距离,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重视每一次作业评价,并写下激励性话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不断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6. 表现性评价
课外作业受课堂时空影响较小,实践性和开放性均较强,故而需要保证作业布置的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包括调查、实验、观测、演示、表演及项目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仿真情境与真实情境等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技能掌握程度等进行综合考查,判断学生的整体表现,有效监测学生的思维能力。
7. 形成性评价
作业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态度、思想、方法、能力、技能、知识及身心状态,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意志、毅力、合作态度、投入程度和家国情怀等,及时发现不当之处并进行反馈纠正。
8. 诊断性评价
问题诊断为作业评价反馈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及判断,及时知晓学生的学习障碍以及实际学习准备程度。教师评价时必须对影响学生学业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其中,注意力问题包括受干扰项、作业时长等,知识表征问题主要以想象力和思维力品质等为主,学习情感问题以学习氛围及记忆优先性特点,作业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训练合理时长和训练科学次数等。
作业评价以认知诊断为关键,学生认知表征不同可能导致认知结构出现差异,解决问题的思维也会出现不同。作为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也属于重要的心理结构。教师需通过作业诊断明确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表征质量问题。学生的知识储备包括必备基础知识及长时记忆等,知识储备类型主要表现为陈述性、程序性以及元认知知识等,同化固定点知识包括核心概念、关键知识等,知识上位化程度涉及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问题中心图式涉及思维模型、知识迁移情境化等,优先激活的知识包括工作记忆、知识产生式反应等,整体表征成功知识内容涵盖心理调控下的知识检索、迁移、组合和匹配等。若诊断结果表明学生做题能力存在不足,教师可以选择问题解决思维模型的正向推导模式,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帮助学生还原解题场景的方式对学生的解题不足和缺陷进行精准判断,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明确不同水平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层级,对优势与不足进行准确判断,引导学生开展合理学习、高效学习,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学习辅导与教学干预,帮助学生构建优质的认知结构,确保作业评价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凸显。
9. 标准参照评价
应科学界定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行为,并确定内涵深度与外延广度,确保学业质量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相匹配。教师要做好大作业规划,深入挖掘课堂作业评价大数据,确保家庭作业学习评价目标的科学性以及学习节奏的合理性,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结语
小学生正处于体力、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禀赋、心智和生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业发展轨迹以及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全过程发展和全方位发展,自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考虑,淡化作业评价的甄别功能,同时还应该尽量淡化选拔功能,强化作业评价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制订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及全面发展的相关评价标准,做到因人施评及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发展性评价,确保评价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必须在评价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即基于持续性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评价,准确判断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学生制订符合其人生预期的人生规划,激发和强化其学习动力,使教育工作者为国育才的使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林敏. 小学英语作业评价初探[J]. 校园英语,2021(18):136-137.
[2] 安巧丽. 小学英语作业布置与评价艺术探讨[J]. 文理导航:下旬,2019(03):56-57.
[3] 徐美玲. 达成创新理念: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J]. 小学生:上旬刊,2023(04):22-24.
[4] 徐红.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J]. 学园,2023,16(12):84-86.
[5] 方雪蕊. 关于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相关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19):190-192.
(责任编辑:张涵淋)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育人功能的小学英语作业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2-14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