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篮球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
作者: 龙隆 尹淑婷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成为小、初阶段第三大主科。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有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反映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独特品质和深刻内涵。篮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健康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适用于发展农村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小学篮球;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一、篮球教学对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优势
篮球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爱好,还能培养学生篮球基本技能,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知识的信心,从而拓展到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热爱。此外,篮球作为六大类运动之一的球类运动,对推动农村小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场地门槛低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众多,但对农村学校而言,因生源、设施等限制,适合教学的体育运动并不多,即使是同为球类运动的乒乓球,考虑到教学方式和学生参与度,也不适用于大部分农村学校。相比足球运动需要的场地,篮球教学条件门槛更低,学校操场、社区、公园、广场都可作为训练场所,并且人数也很灵活,契合农村学生少的学情。
(二)篮球教学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达成度,通常分四个水平细化课程目标,无论是基础水平中的“学练和体验移动新技能、非移动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运动技能”,还是最高水平“善于沟通与合作”“情绪调控能力增强,心态良好”,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核心素养的三个要求,并可以通过学生个体差异分别达到核心素养的四个水平。
(三)体育品德的培养
作为一项团队运动,篮球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及默契配合。在开展篮球教学中,学生经历尊重队友、信任队友、支持队友,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此外,篮球运动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和裁判制度,学生在参与篮球比赛时需要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公平竞争。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精神,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健康行为的形成
篮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定期的篮球训练和比赛,学生能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另外,篮球运动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篮球场上,学生需要面对压力、挑战和失败,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农村小学篮球教学的困境
随着《课程标准2022》的公布,体育与健康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根据这一变化,农村小学篮球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篮球教学的正常开展仍有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篮球教学重视度不够
从家长角度,一部分家长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正业,篮球只能作为兴趣爱好,在抉择中是一定要为学习让步的,甚至把篮球训练视为“歪门邪道”,避之不及;对学校而言,部分教师对音体美等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期末复习阶段,“借课”之风更是盛行;从学生角度,基于家长和学校的影响,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体育课等于自由活动课的观念,甚至有学生还会认为打篮球是学习不好的标志。基于上述没有认识到篮球教学本质的体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的轻视,或者是学校的忽视,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篮球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师资欠缺,设施不足
农村小学师资欠缺并不仅体现在语数英等主课教师上,“农村特岗教师”和“下乡支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师资薄弱的现状,但这仅是对语数英等主科而言,对体育教师,往往是几个农村学校都很难配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所以即使在有教学篮球课的农村学校,课程内容也仅限于运球或者行进间运球,很难有更多专业的篮球技能。此外,农村学校篮球等器材的欠缺也是制约篮球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第一点提到的重视度不够,无论对家长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都不愿意在篮球器材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以某学校为例,136人的学校,学校库存篮球数仅为1,并且损耗严重,课后服务的兴趣小组不得不让学生自己带球训练,即使如此,也很难保证每人一球。
(三)生源影响
受家庭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城区学校的学生,有篮球兴趣爱好的,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参加篮球兴趣班,更早地奠定了篮球基础,其家长也会做适当的篮球知识引导,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篮球知识和技术的环境。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允许学生报更多的兴趣班,即使个别家庭有条件的,对农村大环境而言,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机构。如此,即使有部分对篮球有兴趣且有天赋的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不仅进步缓慢,更有可能失去学习篮球的兴趣。
三、农村小学篮球教学的优势
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师资条件等先天环境的限制,体育教学的开展会有许多不便,而农村学校场地广,自然环境良好,在开展体育教学中会有更多的发挥。针对篮球教学,农村小学主要有以下优势:
其一,学生数量少,便于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农村小学生数量少,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更详细地向学生讲述篮球知识和传授篮球基本技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纠正错误的姿势动作,便于篮球教学的高效开展。此外,对班级人数过少(不足10人)的中高年级,甚至可以合班一起开展教学,增添教学乐趣。
其二,兴趣浓厚,干扰因素少。农村小学中,学生接触兴趣班的人数少,在篮球课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更少,学生可以更加专心地投入篮球训练活动中。另外,由于学生接触面少,大部分学生容易对篮球运动激起更深的兴趣,继而内化出新的学习动力。
其三,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农村小学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强的身体素质,环境也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经常参加农活与户外活动,所以身体条件相对较好,耐力、力量等方面都很有优势,非常适合篮球这种需要高强度运动的体育项目。
其四,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许多农村小学,体育设施相对匮乏,学生的课余活动选择有限,即使在校外的生活,受场地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体育以及娱乐的选择不多。而篮球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四、通过篮球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例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素养,使其具备体育精神。本案例为在某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篮球兴趣小组教学中,对4~6年级共20人的篮球兴趣小组,充分贯彻了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其健康的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篮球品德。
(一)运动能力方面
在篮球教学之初,教师先向学生讲述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继而传授篮球的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基本功练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训练运球、传球及球感三个内容。教师一开始并未在基本功教学后便教投篮,而是用了两堂课的时间教学“热身运动”(球感练习),充分培养学生的球感,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篮球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可以判断出兴趣小组中学生的层次水平。在运球和传球教学中,教师通过高拍球、低拍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球感,再通过胸前传球、击地传球和行进间传球的灵活组合完善学生对篮球运动技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教学防守脚步以及有球无球动作的结合使用,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健康行为方面
农村小学篮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篮球运动的合作和对抗活动中,学生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形成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例如,在教学“行进间传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将所有学生分为两大组,两大组对应的两人分为一小组,进行行进间传球练习,此练习不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运球能力,更考验两人之间的默契配合,要根据对方的速度或者传球线路传接球,最初的几次练习总会有因传接不到位而产生的互相埋怨,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两人分析解决,逐步形成一定的默契。
(三)体育品德方面
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品德要求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个人的品德,体育品德反作用于促进社会风尚、维护社会规范。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由于有身体接触、对抗练习等内容,学生时常会对对手或者队友有抱怨,教师积极教学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遵守篮球规则,尊重对手和队友,树立正确竞争意识。例如,在“3V3”的攻防练习中,攻方在进行挡拆后出现错位,防守方有基础略薄弱的学生导致队伍失分,进而被队友责怪,教师在赛后把学生叫到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学生知道错位被进球很正常,这不仅是对方技战术的成功,也和本队成员沟通不默契、补防不及时等有关,不能把责任推到最后一个防守者身上,并且强调在比赛过程中相互鼓励的重要性,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正确看待比赛胜负。
五、通过篮球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
首先,转变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引导学生和家长对篮球教学有正确的认识,从国家政策法规的改变循循善诱,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篮球课程重要性的意识。其次,转变教师的思想,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标的要求,各司其职,无论是语数等传统主科教师,还是体育教师,都必须对体育课程有正确的认识,理解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学校方面的相关领导也要认识到篮球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把体育课放到应有的位置上重视起来。
(二)加强师资投入
师资的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影响了教育均衡的发展,所以还要从根本上加强专业体育教师的投入,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此外,考虑到短时间很难满足各个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可以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篮球教学培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针对篮球练习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这不会过于增加教师的负担,也有利于学校篮球文化的建设。
(三)加大设施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在设施设备上加大投入,就篮球训练而言,至少要保证篮球架、篮球网、篮球数量等训练器材能开展一定规模的篮球训练,这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四)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通过篮球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切实做好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根据学生水平分层次教学,构建科学有效的篮球教学模式,让学生分别达到核心素养四个水平的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篮球操、篮球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篮球教学的延伸。
六、结语
篮球教学在农村小学推广具有其特殊意义,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项趣味游戏,在农村地区,篮球运动往往具有较高的群众基础,可以吸引社区居民的关注和参与,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农村小学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篮球技能、提升运动能力,在科学训练中形成体育品德,达到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延伦. 浅谈农村小学的篮球教学现状和对策[J]. 科技信息,2013(06):367.
[2] 薛斌. 试析如何通过小学篮球教学贯彻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5):98+100.
[3] 王华荣.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篮球大单元教学[J]. 江西教育,2022(06):29-30.
(责任编辑:石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