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有效设计研究
作者: 袁艳华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国家和教师都在不停地寻找更加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从无数次的试验和改革中可以发现,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文章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并介绍了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两项原则,结合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和设计原则提出了相对应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层次性;作业
随着时代的改变,教育方式也在不停地改革。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就可以很好地结合学生本身的学习状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才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可完成的范围之内,完成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够培养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浓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茁壮成长的学生。
一、对作业现状的分析
教师为了能够让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为学生发布同样的学习作业,所有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定也是相同的。布置这种作业就会导致学习优异的学生完成作业没有挑战性,浪费学习优异领学生的时间,但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又非常困难,甚至会无法完成作业的现象也时常发生,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作业,甚至会抄袭其他人作业成果。这种现象就会导致课后作业不能够为学习优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机会,又因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时不会或者出现错误的概率较大,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越来越没有信心,对学习数学也越来越没有热情和兴趣。久而久之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学习优异的学生越来越少。有很多学生甚至开始抗拒学习数学,在小学时就已经开始抗拒学习数学,到了初中甚至高中时,会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数学成绩非常糟糕。数学成绩糟糕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还对学习数学没有任何的信心,觉得自己就是学不好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但是现在的作业布置现状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甚至会不停的抹灭学生的学习信心。但是分层性布置作业,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一)内容针对性
之所以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要分层布置,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性问题。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上都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由于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方法、学习习惯都是有所差距的。因此,布置小学数学作文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差异性针对的布置作业,给所有的学生巩固知识,消化内容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习优异的学生不浪费时间,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有相对应的学习提高,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慢慢地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充满自信。
(二)作业精简性
在“双减”政策下,国家一直倡导学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并不是不让教师布置作业,而是精简作业内容。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挑选出最具有价值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掌握本节课程的知识难点和重点。这才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习效率和总体成绩的有限途径。精简后的作业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还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课余时间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思路
(一)学生所属层次的划分方法
针对学生的层次划分,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充分了解,才能够进行分层。首先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考试,课后作业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结合三种不同难度水平的试卷综合分析得出学生该所属哪个层次。其中学生的课堂发挥水平、考试成绩和课后作业的写作表现是教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来确定的。而不同水平的测试学生综合成绩的试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的试卷,是基础类的试题。基础类的试题主要是测试学生对所学课堂内容的基础知识的测试,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够答出来一部分。比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等比较基础的问题。第二层试卷是拓展类的试题,拓展类的试题是围绕的基础知识进行拓展。难度比第一层试卷高一些,但是只要能够灵活地使用基础知识,还是可以完成这些问题的。可以答出第二层试卷的学生,可以分为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通常都是基础比较好,对基础知识的适当拓展的题型是可以解决的,但是难度系数再强一些的题目,可能就不太能够容易完成。这一类题目可以出正方体的面积、表内的乘法和除法、计算平面的平方等问题。第三类试卷是拔高类试题,想要完成这一类试题,必须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够完成。能够完成这一类题目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完全掌握,而且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比同龄学生更强一些,这一类学生如果长时间的只做与其他学生相同的作业,可能会影响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这三套试卷是每位学生都要做的,每个学生对每一份试卷的解答情况就是教师判定学生该属于哪个层次的标准。但是在测试学生的情况之前,不能够告诉学生这些题目的测试目的,否则会让心思比较敏感的学生情绪有波动,导致发挥失常,也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能会被排挤欺凌。虽然分层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部分学生尤其是被划分到基础类的学生,可能会遭受到轻视或欺凌。因此教师的应对方法和对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布置
虽然分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是要重点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问题。如果教师不处理好学生情绪方面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学习优异的学生越来越心高气傲,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上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布置题目时,可以把题目分为两类,基础题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题目。选做题是如果学生能够做完可以做,不会做的同学也不强求做。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时,可以得到解题时的自信,也能够相对轻松地完成每日的课程作业,巩固每节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学习成绩优异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做选做题拓展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发放作业时要告诉学生,只要完成基础类的题目就可以,完不成选做题也没有惩罚,但是如果完成了选做题也可以给予更多的奖励和鼓励。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挑战高难度题目的积极性,又不会挫伤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
(三)采取多元化的作业评分方式
在现在的教学方式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内容时,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不同起点,不同条件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处在基础阶段的学生时,学生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给处在基础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自信。任何人在学习时都是希望得到肯定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会对自己更加充满自信,对学习数学更有热情。但是处于拔高阶段的学生教师就要以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不能让这些原本基础条件就好,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更高的学生一直在基础类的内容上消磨时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挑战、更多的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自评和互相评价。让同桌之间两两互换作业进行评价和批改,在学生评价批改其他人的作业时,可以在批改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和其他的同学交流,或者请教教师。也可以在互相批改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理顺学生对题目的思路。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也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氛围。
教师可以延迟批判作业,在批改作业时,如果发现学生的作业全部答对就可以给100分。但是如果学生的作业中有不对的地方就先不批改,直接把作业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作业中的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地寻找到自己作业中存在问题能够及时改正,依旧可以给这个学生100分。处在第一阶段的学生只要能够做完基础类的题目,就可以获得100分,如果能够继续做到拓展类的题目,可以再增加50分。进一步的能够做到拔高类的题目可以再加50分,以此类推,只要能够做到一部分内容,就可以再增加分数,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一步一步的向前进步。这种分层作业批改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成果,进一步地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对自己完成作业的热情。处于第二阶段的学生必须能够完成基础类的题目和拓展类的题目才可以拿到100分,进一步可以做到拔高类题目可以再增加100分。处于第三层的学生,不要求花费时间在基础类的题目上,但是拓展类和拔高类的题目必须要做完。
(四)结合生活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不管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首先都应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分层性作业设计过程中,也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基础类的题目,在课堂上就要完成。比如人教版教材中《年月日》这节课程,上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基础类的题目,比如闰年有几天,6月份有几天等问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课余作业让学生收集家庭成员的生日和自己好友的生日,并算出自己与好友之间差几天,父母之间差几天,自己与父母之间差几年,父母的生日当月总共有几天,自己的生日当月总共有几天等问题。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据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学生不仅可以增加与家人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增加乐趣,使数学作业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任务。其中教师也可以相对应地增加一些难度,给学生整理出拓展类和拔高类的题目。题目也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第一场电影是上午11:21开场,下午1:45结束,第二场电影下午2:39开场,下午4:36结束。问:两场电影总共花费多长时间,两场电影之间休息多长时间,小明去看电影,从第一场电影一直到第二场电影结束,总共花费多长时间等问题。
四、结语
分从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必须注意学生的自尊心问题。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不能够让学生知道分层试卷是为了把学生分到三个层次,不能够影响学生的心态,让他们以面对普通试卷的心态,就完成这些试卷。在向学生发放作业时,也不能够过分明显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首先教师要安抚好学生的情绪,从而通过鼓励和支持以及分段批改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越来越有热情,对自己完成数学作业越来越有自信。现阶段刚好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到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阶段,在实施分层作业时,必然会有非常多的困难需要教师去解决,任何事情刚开始做时,都是比较困难的,也希望教师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情况下,合理地实施分层作业布置,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愉快到学习环境中完成数学作业,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俞建英.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 新课程,2021(34):51.
[2] 巫榕萍. 分层设计小学数学校本作业探思[J]. 知识窗(教师版),2021(04):67.
[3] 张峰. 平衡个体差异的分层异步教学法[J]. 百科知识,2020(12):57.
[4] 赵红珍. 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J]. 学周刊,2020(21):105.
[5] 张明.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策略[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01):69.
(责任编辑: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