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四个“关键问题”

作者: 次旺

摘  要:从目前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状况来看,基本都存在以下问题:有活动无成果、有活动无序列、有活动无主题。要想改变这些状况,相关教育工作者就需要转变校本教研活动理念,确定校本教研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提炼校本教研活动成果,从而实现校本教研活动综合谋划、统筹实施的教研目的,彻底改变传统校本教研活动带来的误区,真正意义上落实校本教研活动,提升其实施效果。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学活动;教研成果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从校本教研活动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校本教研活动存在一系列问题,使其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校本教研活动应有的功能和目标。要转变当前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状况,必须从确定校本教研的理念、主题、组织系列活动、提炼形成教学研究结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从而改善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情况,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如何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校本教研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具体体现,就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对校本教育问题进行剖析的过程。清晰的教学科研活动主题能够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指导意义,使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行动者都能清晰地看到活动的中心和侧重点,指导参与者从各个层面、途径和方向进行研究,从而解决了校本教研主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恰当的主题就是校本教研的精神。校本教研项活动的题目多来自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其题目可以从下列问题的角度进行剖析。

(一)从学科课程教学内部的问题中提炼主题

每个学科教学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内在本质。因此学校要从课程的内部问题出发,从各个课程的本质和教学实践规律的真实性、普遍性问题中提出不同的主题,进行解决学科课堂教学自身所特有问题的研究活动。一方面,学校要从课程的基本内涵问题出发,阐述校本教研的主题。另一方面,学校要从课程的实际运作问题出发,探讨校本教研的题目。从这个视角来看,校本教研的教学题目更多地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操作的途径和方法。

(二)从学科外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提炼主题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课程改革,都存在不同的难点和热点。校本教研是从当前国内外课改的热点,尤其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热点、难点问题中,提炼出主题。从本质上而言,这是将外在的大潮流问题和内在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校本教研活动。

1. 针对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入校本教研话题

一段时间内的课改热点和难点问题,往往是该阶段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教育工作者如果抓住了这一大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将会让新的课程改革和课程节奏保持一致。

2. 在学校教育思想中提炼出校本教研活动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看到科学、时尚的办学理念,但是学校光鲜亮丽的办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毫无相关,其办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相互脱离。因此把学校的办学思想贯彻到学科课堂中,就成了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这就需要学校把办学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全体教师将办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并在校本教研主题的研究中认同学校办学理念,且能够诠释办学理念、践行办学理念,整体体现和彰显学校的办学与课改特色。

无论是从课程的内在问题出发,提出校本教研问题,还是根据外在的“热难”题探讨校本教研的课题,都要求参与的教师,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最正确的时间,对问题加以分析、提炼和改造,使之变成适宜的研究课题。

二、如何组织系列专题活动

校本教学科研专题活动是从不同层面、不同阶段解决学校教学研究的课题,是对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进行解构。各学校的教学科研项目都应该具备清晰和具体的课题,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校本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本文的核心内容,而校本教学研究的主题则是其研究的一个分支,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主题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专题,校本教研活动专题服务于校本教研活动主题。在确定了学校的教学研究主题之后,就需要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进行策划和组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活动。

(一)专题系列化

专题研究是将校本教研活动的题目按照一定的内容或时间序列,划分为几个具体的、相互关联的校本教研活动的任务,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研究系列,再通过教学研究的形式逐一地完成任务。

校本教研系列专题的优势在于不断集中在相同的话题上。学校对一个问题进行综合、系统、深入的调查,有助于制订更完善的战略和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校本教研的活动话题可以有多种类型的专题系列分解视角,无论从何种视角进行解题,教师均应将校本教研题目与学校常见的问题相联系,从而形成有目标的系列专题。

(二)活动一体化

在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校本教研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同系列的专题,但是其讨论的过程已经脱离了主题和专题。有没有主题和专题,效果都是一致的,即无法将主题与专题相匹配,无法有效地处理好校本现实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校本教研研究课题或研究的目的、内容等,只有组织、策划的人自己才能了解,而参与的教师似懂非懂,这很可能造成研讨内容不清、目的不明、研讨随意。第二,教学科研的方式太过单调,大部分校本教研都偏重展示和讨论教学案例,没有关于主题和专题的先进性理论概念的研究,也没有深入的思考,这必然会造成形式化的教学研究。

针对当前学校主题教研、专题教研工作形式化和浅层化的状况,相关人员应采用“理论—实务—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战略加以完善。也就是说,将专题学习、专题课例和专题研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研究机制。

1. 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包括校本教研活动的相关概念界定、问题表现、已有研究经验、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为教师提供专题知识和观念储备,这是校本教研活动研究思考的出发点,能使教师在明确研究问题与方向后,做好知识与心理准备。专题研究有专家讲座引领、骨干梳理分享、个人专题阅读等。

2. 专题课例

实施以校本研讨活动为主题的课例,以便参与的教师观摩、分析和思考。针对主题的研究需求,所展示的课文可以是一节或数节;可以是一个主题或另一个主题;也可以是一门课或多门课;或者是同一门课程、其他学科。相关人员应试图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寻找解决教研活动专题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3. 专题研讨

以专题课例为基础,围绕校本教研课题或专题要解答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动员参加的教师就专题理论学习、专题课例学习发表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感、所思,用专题理论和课堂事实证据说明专题教研活动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要让参与的教师在讨论时,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通过教学、学习经验和观察证明自己的看法,鼓励教师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全体参与者更深层地了解校本教研专题。

三、如何提炼并形成教研成果

在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教学中,很多学校校本教研的教学实践都有自己的主题性和系列性,也有教研活动的具体流程,但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或无法应用。在参加教学的教师看来,不管他们是否参加了,都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但久而久之,这种感情就会渐渐淡去,导致教学科研无经验、教研无结果。这需要教师在校本教研项目教学实践中强化对教学科研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并及时总结出校本教研成果,在适当时加以推广,使校本教研成果和教研经验的真正意义得到体现。

(一)及时反思经验

校本活动的组织者应指导参加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参加活动的参与者能够把教学中的具体教学实践反映转化为教学研究的经验心得,或是提升为有效的方法、途径或策略,总结为不可行、不成功的经验借鉴等。同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期间和结束之后,教研组对教学活动进行了思考,使参加活动的教师能够根据问题的方向进行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思考。在教学科研中,要有特定的任务,比如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所学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疑问的地方全部写出来、说出来,驱动参与者以说、写作等形式外化呈现出来,以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和研究的结果,从而优化校本教研的效果。

(二)及时梳理经验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尤其是在专题研究中所发表的不同观点、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惑,不能自然而然地被记录,导致教学科研的零散体验自然地消失、被淡忘。这就要求校本教研项目的组织者在研讨会的最后阶段,将零散的经验进行及时整理,将相似的方法、经验、分类等差异较大的观点,总结出比较完整、具有共识的观点,供全体教师学习、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解决经验薄弱的问题,或差异较大没有形成共识性的问题进行整理,作为后续继续研究的校本教研活动专题储备,或作为教师个性化活动延伸研究的主题,引导个别教师深入研究。这需要校本教研项目的策划者具有很好的整理和归纳能力。

(三)及时推广经验

校本教研实践中所取得的有益的实践和结果,必须在学校内部和外部加以应用,使其充分发挥真正的作用,否则校本教研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一方面,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所获得的经验和结果,可以使教师在适当的环境中适当地使用,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加充实和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把一些校本教研验证过的成果,特别是成熟的校本教研成果及时、全面地推广,能够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具体而言,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示范课、专题教研交流、校外教师参与校本教研项活动、参与更高水平的校本教研项目的展示,将校本教研项目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书面表达形式,发布在各种教育、教学刊物上,或者将系列化的教研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形成一篇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教育教学专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四、结语

总之,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校本教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式,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教研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教研成果,不断提炼成果,并积极推广教研活动;必须转变校本教研理念,确定校本教研主题,组织系列专题活动(学习、课例、研讨),提炼形成教研成果(总结反思、及时梳理和推广),从而确保每一个校本教研活动既有明确的主题,又有具体的系列专题,以及贴合实际的教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田照清,王海荣. 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山东教育,2021(Z6):28-29.

[2] 刘培培,廖荣德.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运行逻辑[J]. 教学与管理,2021(18):43-46.

[3] 李玉坤,李静,张延飞,等. 乡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教育观察,2021,10(15):10-13.

[4] 周立萍. “3F”校本教研活动模式之思考:以西宁市水井巷小学校本教研为例[J]. 青海教育,2020(12):23-24.

[5] 田洋. 课题引领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尝试[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12):50-51.

[6] 田立东. 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活动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20(34):32-34.

[7] 赵亚茹. 以校本教研组建设促青年教师成长[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4):48.

[8] 王玉东. 问题取向的校本教研活动:海安明道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J]. 教育视界,2020(04):51-52.

[9] 常颖. 基于问题导向的学科校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J]. 东西南北,2019(13):139.

[10] 吴来兄. 以校本教研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J]. 家长,2023(11):108-110.

[11] 梁镇源. 基础教育高质量校本教研建设的模式与路径: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2023(03):105-110.

[12] 潘晓琴. 创新校本教研模式聚焦“活动”促成长:浅析教师观察幼儿行为与分析能力的提高策略[J]. 名师在线,2023(04):20-22.

[13] 邹盛蓉. 区域性整体提升校本教研实效的探索:南昌市青云谱区“同耕共进”式校本教研的十年实践[J]. 江西教育,2023(05):57-60.

[14] 谭伟冰,林杰,韦煜华.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基于一所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月谈”的实践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02):122-125.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