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作者: 李应军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课程应当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从语文课程教学来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项基本知识,更要提升相应的语文素养能力,其中阅读能力便是一个主要部分。阅读能力反映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能力水平,具体体现在阅读速度、文本理解等方面。为了顺应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根本形势,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了解目前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把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要点。
一、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
当前初中生的语文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虽然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强,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较为薄弱,进而导致班级整体的阅读水平不高。通过调查分析学生阅读的现状,笔者发现在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表现出一些具体的问题。
1.部分初中生的阅读速度偏慢,需要花费较多的阅读时间。从日常的课堂教学来看,部分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速度很慢,不能较为快速地完成阅读。比如,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先自主浏览一遍课文,然而部分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只能读一半。阅读速度偏慢,就限制了阅读能力的发展,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理解文本内容,这样会对后续相关的学习活动造成影响。
2.部分初中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从初中生阅读教学开展的实际来说,很多学生对文本存在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对文本中的内容描述、人物特点、内涵思想等并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理解,这就降低了学生阅读的整体水平。
3.部分学生未能展现出较大的兴趣,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不足。初中语文教学中,并非所有学生都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就体现出兴趣不足的问题,甚至对阅读存在抵触情绪,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部分学生都没有认真参与阅读,没有将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出来,这也会限制学生个体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要点
当前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整体不高,部分学生表现出一些问题,从而限制了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对初中生开展有效的教育,促进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对一些基本的要点予以把握。
1.注重实践。阅读能力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属于一种思维能力,这和单纯的理论知识并不相同。理论知识只需要通过理解、记忆就能有效掌握。而阅读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实践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为学生设定足够的阅读练习,吸引学生参与进来,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内外结合。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显著效果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课内时间是有限的,且要安排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所以在课内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太多的阅读实践机会。那么,教师就需要注重课外阅读,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为学生打造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渠道,加强阅读实践,不断增强阅读能力。
3.尊重差异。结合班级学生的阅读实际,学生个体之间的阅读能力水平存在客观的差异,不可能完全处在同一层次。所以,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之间阅读能力的差异性,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补短板、强弱项,提高阅读能力。
三、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应当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要正视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现状,把握相关要点,制定合理策略,优化语文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细化教学,传授学生阅读技巧。阅读是一项充满技巧性的语文活动,对文本进行阅读,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可以取得理想效果。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对教学活动进一步细化,要从中渗透阅读技巧的传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写作背景开展阅读。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文章写作的具体背景和时代环境,以利于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教师还要做好写作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背景,分析判断文章的情感基调和主旨。其次,要从字词句着手细致分析内容。字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对于主旨思想,可以从关键句子中提炼总结;对于人物描写,可以从重点词语刻画中了解人物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字词句的理解,达到深入阅读的效果。最后,运用辅助手段进行阅读。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绘制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整体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文章的内容要点,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2.注重多元实践,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局限于片面的理论教学,而是需要从实践角度出发,给学生设置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一方面,要从课内预留阅读时间。针对课内教学,教师不能将时间全部用于讲解,应当给学生留出自主阅读的时间。这就需要做好课前自读,每堂课开始前,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或者教师可以设定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完成任务。不仅如此,还需要立足课文,适当拓展其他素材,指导学生阅读。另一方面,要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设计读名著、读经典的活动,准备一些文学名著或是国学经典,让学生自主选择,制定阅读计划,在课外按照计划完成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3.结合学生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对于不同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表现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个性化指导,结合学生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阅读训练方案,弥补学生短板,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比如,针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速读训练;而针对文本理解不到位的学生,则应针对性训练和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
4.创设趣味化阅读吸引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主要目的是理解文本的内容,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抓住其中的人物特点或是语言特征,要透过文字理解其中包含的深层次内容。而阅读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将自身的精力和思想投入其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这就需要构建趣味化阅读,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三峡》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三峡景观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三峡景色,一边阅读课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5.设立目标指导阅读教学。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予以培养,就需要语文教师从根本上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从实际来看,不少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未能从这个方面出发设定教学目标。如此一来,目标缺失,自然就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方向。所以,要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就需要事先设定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此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这样才能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有效培养。
总之,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握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师应当将这个目标渗透进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构建。因此,具体教学时,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提供个性化指导,进行多元化实践探索,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推动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