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者: 赵学单元式整体教学是指以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为教学单位,展开综合性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将单元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统整在一起,从更宏观的角度系统展开教学设计与实施工作。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学科基础知识,并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单元式整体教学的教学周期较长,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关联不同课时的内容,有效完成各个学习材料的学习活动,以获得整体学习收益,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通析单元内容,合理设定单元目标
实施单元式整体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教师深入地了解单元内容,并结合其特点合理制定单元目标。教师可以在分析教材各板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各种要素,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角度明确单元目标。
以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整体教学活动前,需要先透彻分析单元各板块的内容。这样,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导语板块认识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神话”,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由此出发,教师可以依据本单元的《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和《普罗米修斯》等阅读材料,帮助学生透彻分析单元的人文主题,并落实语文要素。此外,在研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可能发现,单元的习作板块可以让学生巩固阅读收益,并完成“写一个故事”的任务,而“语文园地”则可以辅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分析与解读神话。最后,在“快乐读书吧”栏目,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记录神话作品的书目,从而展开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在通析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单元目标。
文化自信维度目标:(1)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神话的异同,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智慧,培养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2)传承神话人物身上的甘于奉献、坚持不懈、关心人民等优秀品质。
语言运用维度目标:(1)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文和文言文语言文字特点的差异,培养个体语言经验;(2)培养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析或讲述故事的能力。
思维能力维度目标:(1)指导学生想象神话故事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结合“我和XX过一天”这一习作话题完成写作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
审美创造维度目标:(1)指导学生在阅读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发现现代文之美和文言文之美,并感知各个神话故事宣扬的情感美和道德美;(2)指导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我情趣和审美观念。
二、紧扣单元目标,确立单元大任务及子任务群
在明确单元目标的基础上,为保障单元目标得以落实,教师还需要确立单元大任务及子任务群。其中,单元大任务是指统领学生完成单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任务,子任务群则是指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单元大任务、逐步达成单元目标的多个互相关联的小任务。
依然以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教师可以将单元大任务确立为:大量阅读神话故事,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想象自己与其过上一天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结合这一单元大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与之对应的子任务群,具体如下。
子任务1: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和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所读神话,并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复述1~2个自己感兴趣的神话[对应语言运用维度目标(2),且为其他维度目标的落地奠定基础]。
子任务2:模仿《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课文,将《精卫填海》改编为一篇现代文[对应语言运用维度目标(1)、思维能力维度目标(1)、审美创造维度目标(1)]。
子任务3:展开小组讨论活动,总结所读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对应文化自信维度目标(1)(2)和审美创造维度目标(1)]。
子任务4:精读教材中的课文,对照课后习题深度鉴赏课文中的美好元素[对应审美创造维度目标(1)]。
子任务5:完成习作板块的学习任务[对应思维能力维度目标(2)和审美创造维度目标(2)]。
子任务6:结合“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的书目和单元阅读、写作经验,展开课后整本书阅读活动(巩固单元教学目标)。
这样,教师紧扣单元目标,设计了与之对应的单元大任务及子任务群,可以确保单元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收益,保障教学质量。
三、围绕单元活动,科学开展单元测评
为让学生积极、主动、深入地参与到单元式整体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教学期间围绕单元活动科学展开单元测评工作。首先,教师要在组织单元活动的过程中灵活评价学生的表现,判断其学习需求,调整自身教的方法和内容或学生学的技巧和态度。此后,教师也要在单元基础教学任务结束后,通过与学生沟通、设计单元综合测试等活动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设计单元补充教学方案,保障单元式整体教学质量。
以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结合本单元内容组织单元式整体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围绕“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一人文话题,指导学生体会各篇阅读材料传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习列提纲、分段论述的方法。在单元式整体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程。
例如,针对《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展开单元精读活动期间,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教师细致讲解课文信息,但由于课文中生僻字较多、理解难度较高,教师依然可能会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无法顺利理解课文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推进评价活动,通过鼓励学生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翻译部分句子等方式判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若很多学生都存在课内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师则需要调整教学方案,如组织趣味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期间不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并延长教学时间,利用下一课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确保学生扎实理解本篇课文内容,使其受到课文的影响,强化其对祖国的热爱。
而在完成单元教学活动后,教师可设计单元总结课,与学生共同梳理单元各板块的学习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表现判断其对单元内容的理解深度,如个别学生虽然可以在回顾“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期间指出列提纲的重要性,但却提出自己在写作期间,难以有效完成列提纲的工作。此时,教师可以鼓励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向教师求助,并为其开发针对性的微课,借助更多与“祖国”“家乡”相关的文章讲解列提纲的方法。此外,一些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时,可能会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的语言美和结构美,却忽视了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梳理。此时,教师需要基于评价成果指导学生展开“微写作”活动,请他们概述1~2篇课文的思想情感,并展示其微写作作品,从而提升本单元教学活动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方面的引领。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科学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活动,系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制定引领单元教学活动的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围绕单元目标设计有助于让学生深度参与单元学习活动的单元大任务和子任务群,确保单元活动有序、深入地推进。同时,教师也要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全程,灵活调整教学细节,补充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保障单元式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西和县蒿林乡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