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顾丽英对学生而言,获取具体知识点的途径主要包括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构建兼具开放性、创新性、全面性的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关注如何营造自主探究和体验的氛围。在此过程中,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感知音乐氛围
体验式教学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感受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有限,因此,要想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应秉承情境式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营造生活化、趣味化和具有引导意义的教育场景。通过自由、宽松的探索氛围,高效、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能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根据问题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自然兴趣点以及学习需求和心理诉求。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打麦号子》的教学为例。从歌曲类型来看,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产生于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播放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肢体语言表达刚才的这首歌曲可以如何表达?”学生调动知识积累以及直观感受以律动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理解。接着,教师介绍《打麦号子》的诞生场景,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从生活场景中提炼音乐要素,感受劳动音乐的紧密联系。最后,教师深化教学内容并依次引入车水号子、船夫号子、打夯号子等号子类型,依托多种展示形式,让学生扩充视野、利用律动模仿生活场景,表达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音乐氛围的营造讲求综合性、开放性。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内涵,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与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会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主感知音乐的能力。
二、分析学生学情,优化学习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对学情精准和全面的把握便显得极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提炼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情。教师可通过线上学情反馈平台,设置线上问卷,了解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把握情况,分析学生的薄弱之处,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搜集学生的兴趣点。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打枣》教学为例。课程设计阶段,教师紧扣教材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从后续的反馈来看,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打枣”的认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搜集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在课程讲解阶段,学生以“打枣”的视频资源为基础理解“何为打枣?”“打枣需要哪些步骤?”“打枣与音乐有哪些联系?”等内容,凭借前期的资源铺垫,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将视频中的“打枣”与歌曲内容联系起来。基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直观感受。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循序渐进的音乐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元素。
学生的基本认知和已具备的音乐知识经验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前提。针对具体的目标范围,教师应搭建符合教学需求的学习氛围,并加以情境扩展,以确保体验式教学的有序开展。
三、基于教学情境,延伸教学内容
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形成主观、感性的体验。针对直观、特定的体验,教师需要从专业的角度,扩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心的体验。基于前期的铺垫,学生能够形成对音乐知识的直观理解,体会音乐的内涵和深意。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名学生的直观内心体验均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予以个性化、差异化的引导。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Do Re Mi》的教学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解《音乐之声》的创作背景,了解《Do Re Mi》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二是认识音节,明确简谱、唱名、音名。三是认识节奏,简单区分2/4拍、3/4拍、4/4拍、6/8拍之间的强弱关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首先播放音乐歌曲,并提出“在听到乐曲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为什么歌曲听起来很欢快?”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尝试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有的学生认为:“歌曲的节奏很快,歌曲的旋律听起来很简单。”接着,教师从音阶、节奏等方面展开教学。讲解音阶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出发讲授科尔文手势。当学生逐步掌握具体知识点后,教师可设计主题为“我是小小指挥家”的活动,凭借高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小学音乐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增加知识积累,又要提升综合能力。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通过适当的问题、探索活动、学习任务将学生的心理体验转化为对音乐的体验。
四、营造探索氛围,鼓励情感表达
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思考。一般来说,学生的年龄尚小,偏向于喜欢生动的小游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区别于传统的互动模式,教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基于肯定式、鼓励式的沟通方式,学生逐步形成学科视角以及完整的学习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学习方法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引领学生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日喀则”,理解音乐的知识背景,教师以乐曲情境为基础设计了多种与日喀则相关的民间游戏。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学生将在教室外组织搭里、克郎棋游戏。“大家刚才玩的游戏与哪些民族有关?”这时,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猜测。然而受诸多要素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偏离了正确答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以图片的方式展示“骑射”“赛牦牛”等游戏。基于大量的教学资源,学生逐步明确了游戏的归属地。接着,教师引入《我的家在日喀则》,并提出“日喀则有哪些好地方?日喀则有哪些好东西?”等问题。随后,学生聆听乐曲内容,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且每位学生的分享都有所不同。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展开积极的、极具个性化的评价。通过沟通、互动,学生逐步理解了歌曲内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表达的过程亦是理性思考的过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紧扣“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将“教师教”“学生学”“教学评价”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尝试着自主分析音乐特点、总结音乐内涵、提出新的问题。
目前,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重视情境的构建。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学情境为基础还原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内涵。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他们在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归纳知识内容,根据适当的活动加深自己的理解。总之,凭借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小学音乐不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还不断朝着开放性、专业性、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王浩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