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张秀荣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尤其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方法和作业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传统的作业设计常常忽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求。

一、分层作业的概念和作用

分层作业是一种教育理念和策略,它强调在布置和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等因素,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方法。具体来说,分层作业的应用涉及教师基于对学生能力和理解程度的评估,将作业任务划分为若干难度层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挑选适宜的任务层次完成作业,既能避免低能力学生因任务过难而感到沮丧,也能防止高能力学生因任务过易而感到无聊,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作业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期待和高要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有效激励。

例如,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安排基础层次的作业以加强他们的基本知识;对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提高性作业;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具拓展性的作业,以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深层潜力。分层作业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当学生发现作业与他们的能力和兴趣相匹配时,他们会更有效地投入学习。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后,能够获得成就感,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持续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此外,通过分层作业,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挫败感。另一方面,实行分层作业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加高效地跟踪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这种方式的持续评价,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并向学生提供所需的辅导和介入措施。

二、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优化作业设计,增强作业目标意识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策略,确保作业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作业设计应突出目标性和功能性,让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和意义。如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明确指出每项作业的具体目标,如加强对某个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此外,作业设计还应展示其功能性,如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种目标导向和价值认同的激发,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完成作业,也会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的意义。

2.构建多样化分层作业内容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样化的作业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设计日常购物、旅行规划等问题,可以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在现实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习信心。此外,结合历史故事和科学发现不仅能丰富作业内容,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历史和科学文化价值,如将完全平方公式与杨辉三角相结合,将黄金分割融合到建筑美学中构建分层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拓展视野,提升对数学的情感认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分层作业内容,如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自动推荐适合他们的作业,学生也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丰富的数学资源,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利用智能教学系统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式的数学作业,如在线游戏、模拟实验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利用科技手段设计数学分层作业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3.创新分层作业类型

分层作业的类型很多,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创新制定适合学生的作业类型,以提升学习效果。如:“搜一搜”,即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或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以图片、表格、实物等形式呈现;“研一研”,即鼓励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并撰写专题研究小论文;“制一制”,即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制学具,丰富数学学习资源;“查一查”,即安排符合学生水平的数学调查活动,提升应用意识;“理一理”,即在总复习时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对概念意义及关系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等等。这样的多元化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能使每个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4.合理分配作业难度

合理分配作业难度的基础在于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准确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学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时,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方法,包括平常的观察、测验、作业批改以及与学生的互动等,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确定作业的难易程度,以确保它与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能力相匹配。过于简单的作业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过于困难的作业则可能使学生感到畏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情况,适度调整作业难度,确保它既能激励学生又不会让他们感到过于困难。

此外,教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评估应当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师需要动态地调整作业层次和难度,确保学生始终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种持续的评估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教师根据这些评估结果还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成长与提升。

实施分层作业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自我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估和自主选择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清晰的指导原则、提供适时的建议,帮助学生识别适合自己水平的层次作业。这种自主选择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责任感。

实施分层作业时,教师还应合理分配作业的难度,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资源,以确保他们能顺利完成作业并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如教师可提供具体的作业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作业的目标和要求,减少困惑和焦虑,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挑战,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管控的能力。对于那些选择了较难题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辅导时段或在线资源。对于选择了基础题目的学生,教师则应确保他们能够通过完成这些题目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还要鼓励他们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初中数学中应用分层作业具有诸多益处。实施分层作业时,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合适的作业任务,并及时总结分层作业的实施情况、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分层策略,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最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他们的数学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中学)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