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体育游戏的开展
作者: 季绘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已经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更能活跃其身心,使幼儿精神愉悦,从而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因此,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师要重视体育游戏,引领培养幼儿热爱体育运动,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童年。
一、解放思想,为幼儿创设体育锻炼机会
幼儿教育中,户外运动不仅能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阳光的沐浴,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免疫能力。所以,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幼儿创设更多户外运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1.投放多样化户外体育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的学习应该更加主动和积极。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有意识地投放幼儿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材料,鼓励幼儿主动与体育游戏材料互动,积极动脑动手,探索出多样化的玩法。
例如,一次教学中,幼儿发现桌上有许多旧报纸,他们产生“旧报纸可以怎么玩”的疑问。这时,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了一张旧报纸,让幼儿在操场上探索旧报纸的玩法。有的幼儿将旧报纸摊在地上,从报纸的左边,跳向右边;有的幼儿将报纸展开放在胸前,借助快速奔跑,让旧报纸不掉落下来;有的幼儿将旧报纸撕成一条一条,一头团起来,另一头展开,就像小飞镖,玩“掷飞镖”的游戏;有的幼儿将旧报纸团成一个个小纸团,玩“天女散花”的游戏,享受投掷与捡拾的快乐。在这样的体育游戏中,幼儿的情绪是热情高涨的,他们积极地与体育游戏材料形成各种互动,不仅锻炼了走、跑、跳等身体技能,促进了身体的协调发展,而且享受到了探索游戏的快乐。因此,体育材料是幼儿体育游戏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从平常的事物中,挖掘出更加多样化的材料,帮助幼儿提高体育技能。
2.创设主动体育情境氛围,增强幼儿游戏体验。幼儿喜欢角色扮演和模仿,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体育游戏情境氛围,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游戏活动。
例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教师可以设计“小兔运萝卜”“给兔奶奶送信”等情境式、任务式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带着目标任务去运动。在情境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拔萝卜”“运萝卜”的活动中,他们跳过小沟、走过长长的小路、钻过山洞,将萝卜送到指定地点。在这样的体育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意义和价值,科学合理地利用体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锻炼环境,有效促进幼儿体育游戏的发展。
二、鼓励探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1.巧用现有资源,组织体育游戏活动。资源应服务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应巧用现有资源,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例如,校园里购置了一批皮球,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探索出多种玩球的方法。经过一番探索,幼儿对皮球玩出了多种花样。借助篮球架,幼儿进行投篮练习;借助户外场地,幼儿玩“跟着球儿跑”的游戏,锻炼幼儿的控球能力与走跑能力;借助小棒与球的组合,幼儿可以玩“赶小猪”的游戏,让幼儿用小棒将皮球赶到指定地点。此外,幼儿还探索出拍球、滚球、用双腿夹球、用手转球、用脚踢球、边走边拍、两人双手传球、运球跑等多种体育游戏。这些简单的球类游戏,被幼儿玩出了新花样。
此外,在探索球的多种玩法的基础上,幼儿对篮球比赛逐渐产生兴趣,他们开始自发组队,自主学习有关篮球比赛的规则。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比赛规则,注意传球的技能与技巧,鼓励队员间相互合作,共同为小组荣誉而努力。
2.合理利用资源,开展多样化体育游戏。日常生活中,一些废旧用品经过巧妙安排,也可以成为幼儿体育游戏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幼儿每天在幼儿园喝牛奶,会产生许多一样大小的牛奶箱子,这就是一种较好的体育游戏资源。教师可带领幼儿用这些箱子搭建“跑道”或者是障碍跑中的障碍物,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运动环境。此外,牛奶箱子还可以作为体育游戏情境中的道具,如“给猫爷爷送牛奶”的任务式物品。同时,可将牛奶箱子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平放或者竖放,让幼儿练习跳远或跳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适当叠加牛奶箱子,使之变长或变高,进行跳远或跳高。这种利用废旧物品开展体育游戏的方式,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而且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资源,组织好体育游戏活动,让体育材料发挥真正的教学价值,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尊重幼儿,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体验成功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差异化明显,他们在体育技能方面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能力。为了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成功和喜悦,教师有必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创设不同层次的运动目标,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1.根据幼儿体育水平差异,设定不同难度的体育目标。由于幼儿生长环境不同,以及受体育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其体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层次性。因此,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体育水平的不同,对于同一运动项目设定不同难度的体育目标,让幼儿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难度级别上有所发展,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小猴练跳高”运动中,幼儿可以借助小椅子,将橡皮筋固定在两张小椅子之间。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置了三种不同高度的橡皮筋,让幼儿进行练习。幼儿从最低的高度开始跳起,当跳过一定高度,教师就在幼儿的手掌心印上一个小动物的印章,作为通过跳高的奖励。不同高度的橡皮筋,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探索需求,由于橡皮筋的高度不同,最后,三种高度都挑战成功后,幼儿可亲身体验到运动的愉悦感与挑战后的成功感。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对幼儿进行表扬,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也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这样的体育游戏中,不仅有游戏情境、角色扮演,还有体育材料和游戏奖励,幼儿的心理与身体都得到了满足,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游戏,实现身心的同步发展。
2.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游戏,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幼儿的自信源于一次次的成功体验,教师要鼓励幼儿走出去,积极参与不同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用体育比赛促进幼儿体育技能的提高,培养其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小小乒乓球赛”“足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的体育技能,另一方面利用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参加比赛,幼儿能够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提升其体育技能,同时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为集体荣誉增光添彩。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需要幼儿有健康的身体作支撑。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树立积极的体育意识,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不断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科学灵活地组织好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与热情,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其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城北幼儿园)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