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者: 米丽

大单元教学是建立在教材自然单元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大概念或大主题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建构任务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大单元教学融合了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等教学理念,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在语文学科中实施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生成和素养发展,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运用能力。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探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活动中生成知识、培养素养。

一、立足单元整体,提炼主题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是以大概念或大主题为中心,整合相关教学内容、组织单元教学活动。因此,在大单元教学初期,提炼大概念或大主题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从整体出发,重点分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单元教学的关键点,并将课文、习作等多个板块的内容进行关联。通过综合分析和重点解读,提炼出单元主题,也就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确定主题后,可以进一步设定单元目标、完善单元体系,并顺利推进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构建以大概念或大主题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需求,教师正式开启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前,可以立足单元整体,提炼第六单元的大主题。从单元导语看,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的故事”,围绕这一主题,单元内选编了《萤囊夜读》《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等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文章。除了人文主题之外,单元内的另一条主线是语文要素,即“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旨在培养学生阅读长课文的能力以及将事情写清楚的能力。从选材特点看,《文言文二则》选编了中国古代两则少年成长类的故事,表现了他们艰苦勤学、诚实守信等美好品质,《小英雄雨来(节选)》等三篇文章皆为现代叙事文章,刻画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形象。另外,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也彰显了“成长的故事”这一人物主题,如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为学生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人际交往提供了秘诀,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通过解读单元导语和课文内容,教师便可确定大单元主题,即“阅读成长故事,获取成长力量”。基于大单元主题,教师能够有效统整单元教学内容、精准地确定单元教学重点,并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开启多维度的学习活动。

二、聚焦单元主题,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等要求,强调了情境在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教学经验,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也能够使他们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鉴于情境的重要性,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聚焦单元主题,创设动态化的学习情境,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搭建支架,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单元主题、更积极地参与单元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教师可以创设主题阅读的情境。首先,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出示“车胤”“小英雄雨来”等少年形象的图片,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如看到车胤在萤火灯下勤学苦读的图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通过这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细致观察图片的内容,分析车胤捕捉萤火虫、制作萤火灯的过程,体会他艰苦勤学的美好品质。其次,经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对课文中的少年形象有了一定了解,教师就可创设真实的情境,如“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立少年儿童形象榜样,我校计划举办‘读文学作品,感悟少年美好品质’的主题活动,届时将选取多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少年形象,如《司马光》中的‘司马光’、《萤囊夜读》中的‘车胤’、《小英雄雨来(节选)》中的雨来等,创建一个少年形象专栏,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故事为素材,为他们定制个人简介,并突出他们的美好品质,请同学们踊跃参与此次活动,帮助相关人员策划和实施此次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够在此次活动中有所收获”。这一情境,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能动性。最后,教师可进一步鼓励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如“在你的语文学习或者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令你十分钦佩的少年形象?这些形象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借助此类话题,学生即可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踊跃交流。

三、着眼单元情境,建构任务

大单元教学中的关键是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否丰富、是否契合主题,是影响大单元教学最终效果的主要因素。当学生获取难度适宜、形式新颖、内容饱满的学习任务后,他们不仅可以把握单元全貌、了解学习重点,还可以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强化核心素养。鉴于学习任务的重要作用,教师应着眼单元教学情境,建构多元化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带领学生开启综合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根据“读文学作品,感悟少年美好品质”的主题活动情境,教学时可以建构以下课堂学习任务:(1)阅读品析,还原少年形象。阅读《萤囊夜读》《小英雄雨来(节选)》《芦花鞋》《剃头大师》《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等成长类的文学故事,任选一篇课文中的少年形象,绘制思维导图、展现少年的成长经历,并说一说他身上值得学习的品质。(2)回顾经历,探寻成长密码。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你的现实经验,回顾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选出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说一说通过这件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小组合作,制作成长手册。依据成长顺序,与小组成员共同制作成长手册,手册中应包含“学习计划”“职业预期”等多项内容。结合这三个任务,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开启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

四、围绕单元任务,检验成果

大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明确他们的成长轨迹以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此制定更科学、更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师应围绕单元任务,设计表现性的评价任务,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全方位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基于上文所述的三个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对应的表现性评价任务:(1)展示思维导图,叙说少年经历。请你展示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叙说你的思路,并说说你对这一少年形象的看法。(2)朗读作文,互评修改。与小组成员互相分享作文,并在组内进行朗读,经过反复琢磨后,圈画作文中的问题,并及时修改问题。(3)小组汇报,分享成长手册。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分享成长手册,讲述制作思路、说明创新要点,并展示成长计划、阐释成长的意义等。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提炼主题、创设情境、建构任务和检验成果等策略,实施了大单元教学、建构了完善的知识框架。当学生深入大单元情境时,他们不仅能够认清语文知识间的关联,而且能够掌握语文知识的运用方法,并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经历了一段完整的、系统化的学习历程后,学生也会初步把握语文课程的内在规律,进而更好地驾驭语文知识、运用语文技能。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