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融合课堂实施策略的探索

作者: 邱玉玲

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人才观发生了转变。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重构教学理念,推动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同时也要实现课堂教学与线下学习的融合。教师可通过整合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逐步构建高效且融合的课堂。

一、引入案例教学,融入德育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教材内容的编写来看,小学英语教材主要包含对话、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多种文本形式。基于教材内容,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还要深入研究文本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要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将知识点的理解视为整个英语学习的任务。然而,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且无法体现英语的学科特点。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符合新时期下的英语教学需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入案例教学可以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Story time中的几张关键图片,并提问:“从图片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基于这一问题,学生开动脑筋,积极组织语言表达:“The picture tells the story of a little girl who ran away from the cabin.”。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内容。在文本讲解阶段,教师依托速读、精读、研读的顺序分析故事内容。其中,在研读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熊一家,应该如何应对后续的生活?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况?”根据问题内容,学生积极分享自己从故事中获取的启示,并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科育人的价值,提高对德育要素的敏感度和重视度。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生硬、枯燥地传递大量的道理,而是要利用案例列举、情境设定等多种方式,将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德育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二、优化目标设计,促进学科融合

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还是学生开展英语学习的方向,教师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拟定教学目标。然而,有的教师偏重知识与技能,他们在预学、总结、提高阶段,会不自觉地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面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优化教学策略,并贴合学科特点重新拟定教学目标。英语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与数学、语文、体育、音乐等学科联系紧密。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要从跨学科理念出发,优化目标设计。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My family”为例。本单元的Song time为一首歌曲,教师就可将“会唱书中涉及的歌曲”纳入教学目标。同时,从隐性的跨学科融合要素来看,本单元讲述了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亲属关系。针对这一单元的主题情境,教师可将语文与英语联系起来,通过中文与英文表达方式的对应,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依托显性的跨学科融合要素以及隐性的跨学科要素,学生需要在情感与价值观这一层面的教学目标中,了解、明晰中西方文化中有关亲属的表述。

跨学科融合的贯彻落实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除了教学目标层面的融合,还包含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融合。通过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让学生逐步脱离教材内容的限制,提升其英语综合能力。

三、引入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英语课堂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动态化、视频化的知识展示形式,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体验,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目前,信息技术与词汇、句型、语法、阅读、写作教学的融合十分密切,如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空间中,提升其英语能力、学习能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Our school subjects”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灵活应用Chinese、English、Math等代表学科的词汇。为了提升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转盘游戏”。当教师用鼠标点击空白区域后,转盘开始转动,其中1对应“语文”,2对应“数学”,3对应“英语”,4对应“体育”,5对应“音乐”,6对应“美术”。当转盘停止转动后,学生快速举手抢答。如指针转至数字1时,学生快速反应并回答:“I like Chinese and I am good at writing articles.”。当指针转至数字2时,学生快速反应并回答:“I like math.I’m good at arithmetic.”。通过一系列的师生、生生互动,逐步加强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辅助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动态化、视频化的知识展示方式,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并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四、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深层学习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面对大量的抽象表达,他们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入英语绘本。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分析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把握专业的知识点,还能规划出可以引入的绘本题材。选择英语绘本时,教师既要考虑绘本与教材内容的贴合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自然兴趣点、学习能力、英语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考量,教师才能选定英语绘本并拟定丰富的阅读任务。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在前期的备课中教师发现,Story time中的故事就是《皇帝的新装》。因此,教师利用互联网搜集完整的英文绘本。在课程讲解阶段,学生将围绕“What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a picture book?”“What kind of people did the emperor represent?”“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picture books?”这三个问题阅读绘本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针对学生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及时予以引导。

绘本教学作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既贴合学生的自然兴趣点,又符合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还可以拟定丰富的小组合作活动,通过某一或某些问题,促进各学习小组由浅入深地学习文本内容。

总之,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并结合多个学科的优势,融合多种教学策略。通过教学资源融合,学生不仅乐于学习英语,而且能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运盐河小学)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