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的选材组题初探

作者: 郑永良

选材组题是群文阅读的基础。简而言之,选材组题就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支持一个或多个议题的形成及实施,是围绕特定议题将部分文本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探讨、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了最基本的选材组题工作,教师才能有序、高效指导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带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一、群文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加强选材组题的必要性

1.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

选材组题作为群文阅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文本材料的选择以及议题的确定。不管是文本材料还是议题,都是群文阅读中的核心元素。只有在敲定了文本材料以及议题的前提下,教师才能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调整教学策略与措施,从而明确相应的目标和方向,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组织与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2.激活学生兴趣

群文阅读实践课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充分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扭转他们不够主动的现象。做好选材组题工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身心特征以及兴趣喜好针对性地敲定议题、选定文本材料,这有利于充分激活学生兴趣,吸引他们主动进行群文阅读,进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支持。

3.拓宽知识面与视野

学生正处于不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持续拓宽知识面和视野,积极了解更多领域、更多维度的知识内容。合理开展选材组题工作,才能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合理选定文本材料,进而覆盖更多领域和维度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实践课堂中有效拓宽视野。

4.促进学生综合成长及发展

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强化对学生的综合培育。做好选材组题工作,切实增强群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与针对性,能促使学生在合适的议题与文本材料支持下实现全方位成长与发展,全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有效提升。

二、群文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选材组题的有效方法

1.合理协调选材与组题的关系

群文阅读实践课堂中选材与组题的关系较为复杂和微妙,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围绕已经确定的单元文本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议题成为特定文本的延伸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阅读和思考。而在以单篇课文或者数篇课文为核心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则可在明确议题的基础上自行选择合适的文本材料,让文本为议题实施而服务,着重强化对学生某方面的引导和培养。教师需对选材与组题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准确把握,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根据议题合理选择文本材料,基于文本材料凝练合适的议题,从而为高质量、高水平的群文阅读教学奠定良好根基。

2.明确群文阅读选材的基本要求

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材是有一定要求的,只有选用符合这些基本要求的文本材料,才能保障群文阅读文本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而支持阅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首先是共性。群文阅读作为由多篇文本材料共同组成的阅读活动,这些文本之间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共性,这样才能在统一的议题指导下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阅读、思考和研究。如果文本材料之间缺乏一定的关联和共性,那么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只是对数篇毫不相干的文本进行阅读,并不能对其有效总结和集中思考,也很难凸显特定议题,导致教学效果和相应的预期出现巨大偏差。因此,教师一定要以共性为基本要求,在选择文本材料时尽量围绕共性的挖掘进行尝试,确保学生能在阅读中有效提炼和明确相应议题。

其次是异性。共性是群文阅读的核心,异性则是群文阅读的点睛之处。在同一议题下,不同文本材料之间必然需要具备与之对应的共性,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异性。所有文本材料之间只有共性固然能充分凸显核心议题,但也会导致群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和价值,并不能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有效对比和分析,即学生阅读大量文本后的收获和阅读一篇文本的收获差异不大,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及效果。教师应当在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阶段高度重视选材的异性要求,在维持共性的前提下适当凸显不同文本之间的异性,以此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对群文阅读的文本材料进行了合理选择。课前,教师从《女娲造人》的主题与特点出发,围绕“创世神话”这一核心议题选择相应的文本材料,最终选定了《奥德姆拉与奥丁》《太阳神拉创世》《焚天破壳》《宇宙女神对战大蛇俄菲翁》《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的创世传说》等文本。这些文本均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流传下来的创世神话,均呈现了“创世”这一核心议题。同时,这些文本还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差异,有着明显的异性,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能对不同创世神话进行对比并感受相应的民族文化差异,从而开拓视野并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良好发展。

3.基于学生需求合理选择文本材料

群文阅读需要践行以生为本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在选材组题阶段就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基于学生需求合理选择文本材料,通过合适的文本为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出发,尽量选择难度合适的文本,以免出现文本材料难度过低而导致学生难有收获、文本材料难度过高而导致学生阅读学习难度过大等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喜好,在保障文本材料的共性以及异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愿阅读的文本,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学《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等课文时,教师便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选择了群文阅读的文本材料。在“人物精神”这一核心议题的引领下,教师决定选择数篇以人物描写为主题的文本作为材料。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探索学生感兴趣的文本。最终,教师在综合考量后选择了《海棠花祭》《人物传记袖珍馆:马云传》《周杰伦的成长故事》等文本。这些文本的主人公是学生较熟悉并想进一步了解的,学生对文本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纷纷主动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究,为高效率的群文阅读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

4.合理延伸与拓展组题角度及方向

在文本材料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可对组题角度与方向进行合理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挖掘群文阅读文本中更为丰富的议题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审美欣赏能力、文化传承意识等,大幅改善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同时,在议题设置阶段,教师可构建多议题、多文本相互交叉的群文阅读模式,让学生在更为丰富而精彩的阅读体验中实现综合思考和全面成长。此外,教师应注重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主动从不同角度对文本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提炼,并在实践中鼓励、指导学生对群文材料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探究,进而构建不拘一格、创新多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总之,群文阅读实践课堂需要以做好选材组题工作为基础。语文教师务必要全面掌握群文阅读选材组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运用合适的策略与方法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及优化,引导学生围绕合适的议题以及文本材料参与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活动。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莲峰中学)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