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陈月明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尤其是初中作文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对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进行认真探讨,发挥写作的价值,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基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结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重点,探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方式陈旧

许多语文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较少。很多教师只将作文写作方法告诉学生,学生机械记忆一些知识点,并没有深入理解。此外,教师在讲解作文时,会让学生参考一些范文,学生用相同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没有新意。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写作兴趣。

2.学生缺乏自主探究意识

作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告诉学生,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式。教师在给出作文主题之后,学生会按照教师提供的思路写作,缺乏独立的思想。作文课上,教师主要讲写作方法,告诉学生评分标准,缺少对写作的正确认知,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

课程改革强调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以写作的方式表达思想,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提高作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

1.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学习动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主动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

2.深化理解,内化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内化写作知识。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入理解主题思想,发现生活的美好。

3.写作教学与生活相融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将写作教学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作文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鼓励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1.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以及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保持写作热情,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爱上写作。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生动的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情境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要关注学生在表达时的条理性。如可以结合作文主题举办演讲或者朗诵比赛,也可以让学生演一些情景剧,在活动中学生会有所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学生参观红色基地、感受革命文化,让学生用笔记录自己的感想等。

多元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发现写作的乐趣。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单元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写演讲稿。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让学生掌握写演讲稿的方式方法,在演讲稿中展示自己的思想,提高写作能力。

2.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鼓励学生阅读。

首先,初中学生个性鲜明,教师可以开设阅读课,根据学生兴趣为其提供合适的书籍,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学生接触了名篇名作之后,可以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和观后感,使学生产生阅读更多好书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情况,教师可分享一些公众号和网站,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并且可以让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长期坚持,学生会积累丰富的素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升写作水平。

最后,教师要因材施教,将写作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可写的内容,积累生活性素材,用文字记录真情实感。很多课文和生活也有关联性,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写作活动和生活的关联,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也可以让学生看一些纪录片,引导学生写观后感。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让学生写出人物的精神,所以要引导学生积累名人故事、了解名人思想,这样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施个性化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如让学生按照时间或者空间顺序观察事物,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按顺序记录所观察的事物,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用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长期坚持,学生在写作时便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就会消除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同时,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创作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施个性化教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教师进行点拨,激励学生写出高质量文章。个性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个性化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主题,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使学生既感受到生活的趣味性,又可以在写作中有话可说,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设置写作主题,如让学生用散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散文的创作方法。

4.合理评价作文,树立写作信心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教师要根据每次的习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要善于挖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优势。教师的评语要有启发性,让学生愿意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修改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坚持正面评价,学生在得到肯定之后会更加喜欢写作,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即使是批评,也要用比较委婉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的批改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论是书面评语还是口头评语,都要简洁明了、对症下药,使学生明确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总之,作文教学对初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要落实课程改革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课内以及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此外,教师还要实施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要注意批改和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长期坚持,定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洛门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