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习作教学实施路径
作者: 倪青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相应的习作训练。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以学习任务群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和单元习作要求,将学习任务群目标理念与其结合在一起,使单元习作内容与课文要求整合在一起,融通学生的阅读与表达,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理解习作目标,奠定写作基础
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引下的单元习作教学中,有些单元的习作目标要求比较明确,而有些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理解起来则有一定难度。作为教师,应依据学生学情以及他们对习作要求的认知接受情况,为学生进行认真讲解或说明,还有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都要通盘考虑。这样才能让学生心中有目标,笔下有方向,从而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单元习作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借助图表,按照顺序介绍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并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写清楚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习作时,可以让学生借助习作提示中的卡片,明白图表中需要记录清楚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几项内容。然后让学生明确,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最后,为了让学生的习作内容显得更加具体清楚,还可以把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等方面的内容写清楚。教师结合习作要求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可以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习作目标任务,降低习作难度。当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目标后,他们完成习作的过程就会更加轻松。
明确的习作目标设定是学生高效完成习作的基础。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习作目标,对习作中需要学生着重掌握的内容进行细化处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习作方向更加明确,为其高效完成习作奠定基础。
二、创设任务情境,营造语用场域
创设习作任务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适切的语用场景,激活学生习作的动力与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习作教学中,适切的学习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与语言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语言实践活动。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单元习作的特点,创设真实的习作任务情境,营造积极的语用场域,从而为学生习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条件。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并写清楚推荐理由,以激起其他学生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基于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课文特点,教师可以创设“推荐一个好地方”任务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去过的好地方。对于“好地方”,不同学生的认识体会是不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理由想与大家进行分享。教师创设了恰当的任务情境后,在任务群视域下,还要让学生带着“自己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等问题试着写作,引领学生完成单元习作。这样为学生营造语用场域,有助于学生尽快投入到习作实践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案例中,教师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提出一系列学习问题,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纷纷将自己认为好的地方与大家分享,把生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降低了学生的习作难度,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捕捉语用资源,迁移课文技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在表达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技巧。在学习任务群理念引领下,教师应以文为本,捕捉教材中积极有效的语用资源,注重将单元习作与单元课文中有益于学生迁移运用的语用资源相结合,通过适切的问题,促进学生阅读表达经验的内化,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习作题目是“ 即景”。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学生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描写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并从中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与美好。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每篇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出“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写作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怎样才能把景物的变化写清楚呢?通过学习交流了解到,《四季之美》一课中,作者在景物描写时加入动物的动静结合描写,语言优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鸟的天堂》一课中,从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的变化,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月迹》一文,则主要通过寻找月迹,体会月亮的动态美,感受孩子们的心情变化与景物的变化等。由此得出,本次作文可以从景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景物有动物加入的变化以及景物因环境等因素而引起变化等方面进行描写。因此,将阅读与学生的写作相结合,可以为学生的习作表达提供有力的支架支撑,能把自己从文本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内化为写作经验,让学生的习作表达更加轻松。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语用资源为学生习作的迁移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内容和有效的表现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阅读与习作的融合,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习作互相促进、互相印证,从而在习作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关注学生表现,强化独特思考
在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引下,每位学生在习作中的态度、行为等表现对学生习作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习作中的表现,以激发学生的习作表现意识,激发学生对所写内容的独特思考,促进学生的创意表达,助力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习作。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通过编童话感受童话的神奇特点。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你读过的童话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与精力投入阅读活动。然后,教师出示教材中提供的“国王、啄木鸟、玫瑰花、黄昏、冬天、星期天、厨房、森林超市、小河边”等词语,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词语,自己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接着,教师提出以下学习任务:“你想编什么故事?故事里的人物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在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习作兴趣被激发,认为编童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们能从童话创编中感受到习作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习作过程中的表现,观察他们能否把童话的奇妙这一特点表现出来,还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创意写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习作的重视,从而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
学习任务群理念引领下的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习作表现意识的唤醒,引导学生借助语言表现自己的独特思考与意识,可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的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习作,可以抓住单元习作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的习作方向更加明确,整体推进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