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促进初中物理深度学习
作者: 丁国锋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高度关注物理实验的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深度教学中的“深度”指的是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深度教学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物理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规范地开展各种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实验,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详述以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促进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的策略,以期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角色定位错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仍然有些物理教师未根据课程改革形势进行物理教学的调整和优化。比如,部分物理教师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此外,通过观察具体的教学情况发现,大部分物理教师并没有“放手发动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教师也没有根据实际要求创设物理实验课程,学生无法从实际的物理操作中获得学习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2.忽视物理实验,课堂缺乏实践活动
目前,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仅仅关注物理知识点的讲解,并没有带领学生去物理实验室开展实验,也没有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内容。这样,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仅仅局限在大脑中,不能应用在实践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水平很难获得提升。众所周知,物理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科目,教师只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借助现代化模式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自主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
二、以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促进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的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实验视频,增加课堂灵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值得引起初中物理教师重视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这种模式更接近现代化世界,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数字化。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物理课堂中,让学生在愉快熟悉的环境中学习重要的物理知识。
比如,在物理课堂开始之前,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PPT,在课堂上为学生详细讲解。通过PPT的演示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获得较大提升。再者,针对部分危险系数较高的物理实验,物理教师则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并且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记录,让学生明确在进行这种危险实验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聚精会神地观看实验视频,也可以更好地熟悉和掌握重要的物理知识点,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神奇的“力士”——大气压强》为例。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但是,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人为地简化了这一过程,学生不能从物理问题中继续深度学习,学到的物理知识也比较浅显。如果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则可以对大气压强这节课进行有效整合,也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学到相关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信息技术模式,翻转物理实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课堂体验,通过观看一些危险系数较大的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视觉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进而让学生在丰富、真实的现代化教学情境中学习重要的物理内容,提升班级整体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要想学好物理知识,既需要加强对物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验过程中,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全面学习和发展。因此,学校可每周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物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鼓励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疑难问题,攻克难题。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重力实验,通过这种趣味性实验方式,学生能够学到丰富的物理知识,学生也可以自主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获得有效提高,进而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例如,以初中物理“两种电荷”实验为基础,物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由于这项实验的实验材料比较容易获得,实验也更具可操作性。实验材料为保鲜膜,加上塑料衣架就可以演示“静电章鱼(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这个实验,实验比较简单,学生也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进而有利于增强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对以往的单课时教学进行结构性调整,将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所学知识动起来,活起来,避免以往单课时教学知识传授的死板生硬毫无关联性。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也更考验教师对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学科思维与思想的掌握及灵活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教师根据物理实验创设物理课程,也需要将单元内容整合在一起,实现综合性教育。
3.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大胆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根据物理重点知识,科学设计实验,建立“引导—探索—实验—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出相应的物理实验主题,让学生根据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记录工作,总结学习经验和实验步骤。不仅如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策略,切实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径,为学生带来不同于以往的物理课堂体验,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此,设计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综合重点的物理知识以及技能方法,测试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
比如,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设计具体的物理实验。(1)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以及查阅资料,掌握物理实验原理和具体实验的方法。(2)根据实验的相应要求,选择好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仪器。(3)设计整个实验的开展思路,做好记录。(4)根据前期的准备工作,独立开展实验操作活动。通过这几个步骤,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能够获得较大提升。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给你一个圆柱体、大头针、刻度尺,测出一张纸的厚度。”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得出计算表达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能力也能获得较大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视频演示法以及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探究法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操作能力,并鼓励他们总结实验结论和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顺利地进行每项物理实验,切实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实验动手能力,收到了预期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增强了物理课堂整体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洛门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