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崔娟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思想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在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学习知识、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进度较为缓慢,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磕磕绊绊。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让学生采用机械式记忆的方式学习课本内容,这样枯燥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无法得到提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通过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趣味教学课堂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和记,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稍显枯燥的课堂,语文学习兴趣呈下降趋势。而随着信息技术步入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图片、影像的特点,让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能依靠自身存储知识有限的大脑去想象课本内容,而是更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随着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课堂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死气沉沉”,而是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的课堂理解也有了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教师在备课阶段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了大量有关秋天的图片和影像,并筛选出秋天落叶、大雁南飞等信息资料,将它们进行系统整理,以备课堂所用。在授课开始后,教师没有直接讲述教材内容,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备课期间收集的资料。观看完毕后,教师在班级说道:“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是哪个季节的图片和影像啊?”教师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秋天。”接下来,教师在黑板上书写问题:“秋天还有哪些景色或有趣的事情呢?”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我们可以接触到的秋天景色都被学生讲述了出来。在学生分享完秋天的景色后,教师开始导入教材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本内容就与秋天有关。”教师课前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秋天的景色,能让学生更快地忆起秋天的事情,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面临枯燥和复杂的文字,如此,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二、课堂师生互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极少,这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无法显现,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得无精打采,这种状态大幅度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通过不断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持续更新教学理念,将自身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加大了课堂的师生互动频率。伴随着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增多,课堂学习氛围得到了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前为学生留下问题,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如,课本中的四个太阳真的是四个太阳吗?当学生自行阅读完毕后,教师说道:“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老师留下的问题呢?”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课本中的四个太阳不是真的四个太阳,而是描述了四个季节。”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带头给予掌声,以此进行鼓励,并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那你们谁能说一下四个季节都有什么特色呢?”教师通过创设探究式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还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以集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开展角色扮演,加深教材内容理解

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性格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参与中其体现也较为明显。性格活泼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积极回答问题,哪怕回答错误也不影响参与课堂的热情。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存在感较低,教师不点名,就很少参与课堂师生互动,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以此提高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在玩闹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小鸟和青蛙,扮演青蛙的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将纸卷成直径大致为五厘米的圆筒,用一只眼睛透过圆孔观看外面的事物,以此来代替青蛙在井中的视角。扮演规则讲述完后,学生快速进入了扮演状态,并出色地完成了角色扮演。接下来,教师让扮演小鸟的学生和扮演青蛙的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视角互换,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文中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不同,观看事物不同的含义,并告诉学生今后看待事物、想事情都需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像文中的青蛙一样坐井观天。

四、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在小学,课间休息时经常会看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种是一群学生相互嬉戏打闹,而另一种是学生独自一人在教室发呆。后一种是学生长期将自己封锁在内心世界,不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师不再只重视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是开始有计划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

例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人一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当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在班级进行小组点名,让小组成员在班级分享小组的阅读心得。其后,教师在班级进行提问:“同学们,太空中没有引力,我们在太空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结合课本内容中对太空的讲述,你们想象一下如果在太空中生活会发生什么趣事呢?”问题提出后,学生陷入思考。小组成员在思考过程中进行了相互交流,内向的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拉近了与同学的关系。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如:在太空中如果没有着力点,会怎么样?在太空如果倒出一点水会怎么样?通过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五、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现今许多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究其根源在于游戏能使人放松,不会产生过多的压力。而学生自儿童时期就是在游戏的陪伴下长大,再加上学生年龄较小,游戏对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基于学生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时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字词听写时,教师在班级开展击鼓传花游戏。首先,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几道字词练习题,教师按照学生的座位进行顺序排列,将备课期间准备的红花拿出来,并说明游戏规则,规则是:鼓声响起后,学生依次开始传递红花,鼓声结束时,红花在哪位学生手中,哪位学生就需在黑板上写出一道习题的字词。与此同时,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可以准备适当的小礼物作为奖励。当然有奖励就有惩罚,书写字词错误的学生需要在班级表演才艺。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再加上奖惩机制,为学生构建了良性竞争平台,使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将趣味教学法引入语文课堂,能很大程度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趣味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有效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推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赵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