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张四平
随着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对现代化数学教学深入研究发现,数学教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问赋予更多的功能。这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本文分析阐述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模式,以此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一、明确问题指向,指明思考方向
在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大都重视凸显自身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看似将数学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实则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数学教学的特点。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且逻辑思维较为薄弱,所以,让学生单纯地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对提高其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作用不大。而提问是指教师结合所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主题鲜明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提问教学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主题,使学生的数学问题理解能力获得突破。


二、把握提问时机,控制提问时间
课堂提问教学模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提问的作用在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也可以通过提问及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教师的提问应讲究策略,需要把握提问时机,并控制好提问的时间,这会有效提高提问效率,更加完善地构建高效课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预设一些问题,并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沉默的时候,教师应从简单问题入手进行提问,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主体意识,而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高涨的情况下,教师则应对学生提出一些创造性及开放性较强的问题。这种精准提问的模式,能够确保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学习内容是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与演变的讲解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环节,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若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则应从两个图形的关联性入手启发学生分析,并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对应平行四边形中的哪一个位置?”通过这种关联性的提问,使学生重视关键问题,而且,通过合适时机导入问题,还可以让课堂提问更具效率,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三、导入趣味内容,增强提问乐趣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学生也表示,由于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严厉,提出的问题也较为直接,且问题难度较大,使其并不能完全理解提问的意思,更无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导致他们抗拒回答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看似针对性较强,实则降低了提问效率。所以,教师不妨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融入课堂提问,这样既可以增加提问的乐趣,又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这种融入趣味元素的提问方式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过程中,这部分知识的特点在于,学习内容涉及图形知识,且圆柱与圆锥有一些相似点,容易造成学生概念上的混淆。同时,图形问题对小学生而言属于全新的知识内容,与常规的数字计算不同,因此,学生会在接受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利用两种图形制作成一个机器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认知图形问题。教师可以提出“机器人身体的部位属于哪种图形?”等问题,让学生以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方式,认知圆柱形或圆锥形。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掌握的情况,继续为学生布置问题:“还可以通过两种图形绘制出什么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模仿教师的做法,将圆柱形与圆锥形作为绘制图形的基础元素,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学生自主绘制智能汽车、智能房屋等,这都是提高学生对本知识点内容进行深度认知的基础。
四、真实评价过程,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模式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深入评价,通过评价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分别认清自身存在的优势及不足,进而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教师需要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评价,以此反省自我,辅导学生。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注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要应包括考查学生的数学概念认知情况、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数学应用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而在考查后,教师应分步对考查内容进行批示,对于不同环节存在的不同问题,教师应注意进行针对性测评及讲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确保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这部分知识属于数学应用问题,它会考查学生的数学概念、数学计算等基础知识,也会考查学生的数学问题分析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出示数学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测评,确保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学生甲沿着铁路边步行回家,其走路速度为60m/min,一列列车从对面行驶而来,列车的长度为252m,从学生甲的身边经过需要12s,请问,列车的速度是多少?”这一应用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总结学生的认知障碍点,以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这会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难度,使学生的应用问题解题能力获得升华,也可以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应用问题的学习难度在于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指向,本题中列车从学生甲身边通过,指的是学生甲与列车尾从相距252m的两端分别出发相对而行,直到相遇。根据题意可知,学生甲每秒钟能前进1m,因此,可以得出列车每秒钟能行驶20m,其算式应列为252÷12-1,所以,列车的速度为1200m。
案例中,教师通过分步考查能够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及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分别从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问题读题能力入手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确保学生的应用问题学习能力得到突破性提升,同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应注意通过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对于侧重点不同的数学问题,能够从多元角度对学生进行提升,确保学生思维火花被点燃,真正实现通过数学提问,帮助学生认知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中学)
(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