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整本书阅读

作者: 李滨 鲁亚群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课程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重要性,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实现跨文化意识培养,进而促进创新思维的作用。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通过课外阅读塑造个人价值观,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重要途径。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将阅读圈教学法灵活运用于整本书阅读中,通过阅读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语言基础素养,将语言、内容、思维融合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本文基于促进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角度,探究了阅读圈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整本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利用角色,多维度改善思维品质

阅读圈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基于不同分工针对同一阅读文本完成各自的阅读任务之后,通过与组内同伴交流与协作、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文本分析、对比文化差异等方式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阅读策略。阅读圈每位成员的阅读角色和阅读任务不同,对于阅读技能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也各有不同,主要角色有以下六种:

1.Discussion Leader(讨论组长)。引领组员讨论,引导成员充分发言讨论,针对阅读材料提出促进成员思考的问题。此角色是阅读圈中的灵魂人物,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此角色能促使学生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养成善于批判和质疑的思维习惯。

2.Summarizer(总结者)。总结阅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此角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划分段落大意和概括文本中心思想的阅读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Word Master(词汇大师)。寻找重要词汇,解读词汇意义。此角色能够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阅读技巧,同时对单词和词组用法的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迁移能力。

4.Passage Person(篇章解读者)。分析文章语言特征,解读文章细节,把握文章主旨。此角色着眼于文章的细节,利用细节解构文章元素,将笼统的文章细化为具有记忆点的符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独立分析能力。

5.Culture Collector(文化收集者)。从文化角度解读文章内容,寻找文章中所处的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文化异同之处,引导成员针对文化异同之处互相交流。在体会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塑造多元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6.Connecter(实际联系者)。发现生活或新闻报道中的相似经历,与组员共享,寻求他人看法,创造交流契机。对文章主题进行拓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时,教师可以根据章节特点和阅读需要调整阅读圈角色。如在本书第六章,作家重点刻画了汤姆和三个小伙伴的心理变化,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选取了Discussion Leader、Summarizer、Word Master、Passage Person、Connecter这五个已有的阅读角色,还为学生设计了Emotion Expert(情感专家)这个新的阅读角色,其任务是分析人物情感变化,并分析引发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敏锐性。

二、细化角色任务,在活动中激发思维活力

阅读活动既是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读者与自身对话的过程。在阅读圈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细致地划分角色阅读任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动脑筋、活跃思维,积极参与到文本阅读中。以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第六章的阅读为例。教师为六位阅读成员分配了各自的阅读任务。

Summarizer:Draw the mind map according to 5W1H (Why, What, Where, When, Who, How). Find out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xt and summarize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in your own language.

Emotion Expert:Find out the clues of Tom's emotional changes in the article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se emotional changes.

Connecter:When you were a child, did you have any behavior similar to the brave struggle with evil forces?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om? Do you have a better solution?

在布置阅读任务时,教师要首先明确每一个角色承担的功能职责,任务需要带有角色属性并有驱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功能,指引学生探索思考的方向。其次,要明确阅读任务是驱动阅读圈教学按照既定轨道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任务界限的判断规则。最后,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审辩思维的发展

思辨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辩思维,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面对他人的质疑要通过逻辑推理、逻辑论证的方式进行辩驳,同时通过思考和争辩的过程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和技巧。在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开展多元化的反馈和评价活动,通过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

由于阅读圈教学法是在小组内分角色深入阅读同一篇文章,那么开展小组内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位小组成员在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时都应接受组员的评价,由Discussion Leader组织小组成员对存在质疑的地方进行深入讨论并得出最终结果。同时,为了提升评价活动的可操控性和可执行性,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制定角色评价表,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评价方向和评价标准,并为下一步教师完善阅读方案提供反馈意见。小组间互评应集中在不同小组的同一角色之间,为了增加小组间互评的竞争性,激发学生挑战阅读任务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各个角色制定挑战升级制度。如,担任Word Master这一角色的学生在小组间互评中获得的评价最高,则可以从初级词汇大师升级为中级词汇大师,并获得相应的奖章。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加强了语言和思维的交流,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完善。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注重思维的开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开发,同时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阅读圈教学法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合作交流意识,注重深入探究主题背后的意义,促进多元思维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语言、文化、思维、学习等综合能力。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创新和实践,激发学生阅读、交流和探索世界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全方面提升。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阅读专项(一般)课题“中小学生英语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1WYYB020。】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