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

作者: 令丽君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被淘汰,积极探究全新的教学方法成为新时期最主要的任务。经过长时间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在开展新课教学前,教师都会带领学生对上一轮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从而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然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再加上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实际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改善这一现状,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借助游戏,让学生回顾所学旧知,并导入新课所需要讲述的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基础认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6-10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借助互联网搜索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从中借鉴其中的优点开展教学。在教学开始后,教师通过“一拍一答”的游戏,帮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1-5的加减法”,首先教师在班级选取五名学生,然后讲述游戏规则:“五名学生并排站好,第一名学生说1+1等于几,第二名学生就需要回答出准确的答案,然后第三名学生继续发问,当第五名学生发问时,就需要第一名学生回答,以此类推。”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既可以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还能让学生对接下来所学内容抱有好奇心,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受成长环境影响,性格有很大差异,这种区分在课堂参与中尤为明显。性格活泼的学生会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的存在感较低。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爱玩这一特点,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加深教材理解,使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健康同步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克和千克》的关系,然后在班级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在角色扮演开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小船、9个人、600kg的货物,并标注出小船可以承载600kg的货物,9个人体重相同一共重1.2吨。当与角色扮演相关的内容展示完毕后,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将学生均分为9人一小组,自行选择替代小船和货物的物品,并让学生扮演坐船过岸的9人,通过实践模拟,找出如何用最少的次数,将货物和人全部拉到对岸。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对千克和吨进行了换算,最终通过相互协作,找出了三次拉完人和货物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克和千克》这一章节的知识,对吨的认知也更加清晰,极大地提高了后续的课堂教学质量。

2.运用数字游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呈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学科中的重点难点较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讲解课本知识,但仍有部分学生无法突破重点难点,以至于重点难点越积越多。为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重点难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游戏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趣味性课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数字游戏。在教学开始后,教师说道:“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教师的话音落下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接下来,教师在班级抽选两名学生,来到讲台,并拿出事先准备的10根粉笔。教师说道:“同学们,你们能将这10根粉笔为这两名学生公平分配一下吗?”一名学生很快回答道:“老师,一人5根粉笔就公平了。”让这名学生坐下的同时,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那一根粉笔如何均分给两名学生呢?”这时,另一名学生回答道:“老师,一人一半就可以了。”教师带头给这名学生掌声,然后说道:“一半是我们的日常用语,那我们站在数学的角度,应该如何表达呢?”游戏进行到这里,教师导入教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转移,还使数学思维得到启发,间接降低了教材内容的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3.利用数字游戏加强学生的实践运用。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都是重知识轻实践,教师也受此影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不够重视,这使学生的学习常常会演变为“纸上谈兵”。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提升,在教学时通过数字游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开展有关数字的游戏。首先,教师将学生均分为两两一组,并分别扮演商店老板和买东西的小明。在学生分组完毕后,教师说道:“小明拿着15元钱去商店买了8元钱的雪糕,买完雪糕后,他应该剩余多少钱?”教师的话音落下后,学生开始实践模拟,很快得出了应剩7元这一正确答案。接下来,教师不断更改小明所带的钱数和所买的雪糕数量,让学生模拟生活实践中的商店买卖,强化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4.利用生活化游戏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能正确解出某一习题,但解不出较复杂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的体现。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生活化游戏开展教学,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在班级开展“增肥减肥”游戏。教师在班级挑选一名学生,并询问他的体重,得知这名学生体重55斤。这时,教师说道:“你太瘦了,你需要通过吃东西增肥到66斤。”教师说完后,让班级其他学生算出这名学生增肥到66斤后,需要增加多少斤。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和生活事例进行结合,为学生构建趣味性生活化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参与过程中,加深了课堂知识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

三、利用游戏检查教学效果

在以往课堂教学完毕后,教师常用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方式较为单一,以至于学生常常敷衍了事,使教师所得到的信息不够准确。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教学效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从而开展后续针对性教学。

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类似“成语接龙”的游戏。教师先提出乘法问题,然后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回答,这名学生回答完毕后,需要同样布置类似的乘法问题,并挑选其他学生回答。这样的游戏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后,可以求助班级其他学生,这样既让回答错误的学生认知到自身不足,也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易错点,为教师指明后续教学的方向。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相结合,并将攻破数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加强学生实践运用等作为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效率最大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山丹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